胆石性疾病和胆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据统计,70岁以上老年患者胆胰疾病的发病率是年轻人的4倍,其中胆道结石是最常见的疾病,而恶性肿瘤的发病比例高于年轻人。大多数的胆胰疾病如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等需要外科干预性治疗,尽管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重症监护的发展和微创技术的推广,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但是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胆总管探查手术的死亡率仍可达9%,9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死亡率更是高达12-21%。
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加大了治疗风险,一方面老年患者对一般不适症状反应不敏感,容易延误诊断,故黄疸及胆道感染的比例高于年轻人;另一方面明确诊断后由于担心手术的高风险,治疗上倾向于保守治疗,这样容易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并发感染,极易发展成重症胆管炎而导致死亡。
治疗性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治疗胆石性疾病和胆胰恶性肿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祛除病因、引流减压、解除胆道梗阻等方面具有迅速有效微创等优点,避免了外科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缺点,已成为治疗的首选。
我院普外科收治了一位95岁高龄长期便血的女性患者,经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有一直径约7厘米的巨大扁平状良性肿瘤,病灶接近肛缘齿状线。综合分析,患者年龄和各个脏器功能情况及曾有息肉手术史,用常规内镜设备难以剥离巨大良性肿瘤与局部疤痕之间的组织,一不小心容易引发肠道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其后果不堪设想。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处理巨大良性肿瘤,患者有可能过不了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关,即便顺利过了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关,如果采用Miles手术方案,患者的大便从人工肛门排出,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一味追求保肛,则会导致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感明显、大便失禁、排便困难、疼痛剧烈等并发症,不仅没有提高生活质量,反而让患者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如何成功地切除患者的巨大肿瘤,又能有效地避免因手术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为患者制订手术方案时,普外科与内镜室反复讨论治疗方案,并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决定采用ESD+EMR治疗方法,成功切除了病灶。术后效果非常好,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仅住院5天就出院了。术后两年定期随访复查,创面溃疡疤痕形成,未见复发。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镜室主任、副主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