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是社会名人曾经的家。这样一个曾经是家的处所,面对来此登门拜访的客人,该以怎样的礼仪待之,各家却有不同“礼数”。
几年前,去参观巴金故居。这是当下不多见的免费的名人故居。而且,没有因免费使接待粗陋。临近大门,就有面目端正的保安送你一张参观券,拿着这样印刷精制的参观券,你会感到自己受到的尊重,这样的尊重,即刻转化为对故居管理者的尊敬。参观过程有年轻志愿者对你轻声介绍故居摆设和主人故事。参观完,有一小屋出售纪念品。一位中年妇女亲切而热情。当我挑选两种纪念笔记本时,她告诉我,买便宜的那种吧,比较实用,记起来方便。
巴金先生以爱读者而得到读者的敬爱,现在到了巴金曾经的家,你会感觉到这种爱仍在延续,让你感到就像在巴金先生的家串了一次门。
前不久,去北京刹什海旁参观宋庆龄故居。二十元一张门票,有武警站岗。很大院子里有河、桥、廊、假山和草坪,气势不凡。进入故居主楼,门口有一近60的妇女相迎,温和而朴实,跟我介绍起故居建立的起始,宋庆龄副主席的生活特点,娓娓道来,像一名研究宋庆龄的学者。她请我上楼参观的形体动作,表达着对一位客人的尊重。在我离去时,她的平易、礼貌,与这座大院落一起,让我感受到一位国家领导人生活的居所,曾经有过的氛围。
也有一些名人故居,我在参观后留下与名人品行不符的印象。曾在某县城参观民国一位大文人故居,工作人员的懒散、冷漠,与这位文人的情怀,相去甚远。除了卖票收钱,讲解者爱理不理,完全忘了他们是在一位文化名人的家里迎客。
看来,名人故居管理的好坏,不仅是把名人居所的环境展现给后人,还在于把名人曾经的品格、风范在故居留传,让参观的人能感受得到。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