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活动拓宽倡廉渠道
从2013年3月至今,普陀区检察院继续深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的“五进”专题预防活动。
他们以“廉洁从业宣传教育进企业”为主题,从组织系列教育、案例剖析、专题研讨、廉政征文、编写教育资料和联席会议等6个方面,深入区属国企,举办预防教育宣传展板巡展活动,进一步突出服务保障国资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安全的重点工作。在巩固以往国检共建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与百联中环、利群医院、国网上海检修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会签了共建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发挥检察预防服务企事业单位倡廉促廉的渠道。
以“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共建活动为目标,针对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频发问题,与隧道股份公司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域职业项目经理廉洁从业风险”调研小组,最终形成了预防调查专题报告,并编写了《工程建设领域职业项目经理15例廉洁从业风险环节——来自检察官的建言》检察宣传手册,由上海市检察院统一编印,向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发放。手册用鲜活案例为国企职业项目经理规范用权和预防腐败明示提醒,发放后受到国企工程建设领域干部员工,尤其是职业项目经理的普遍欢迎与好评。
固治理成果扎紧“铁笼子”
通过加强同步预防、落实跟踪、解读建议等措施,规范和提高预防调查的管理和质量。去年以来共制发《检察建议书》6份,配合主管部门和案发单位深入分析案发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如对费某某受贿案开展同步预防调查过程中,针对其所在公司近年来连续发生三起作案类似职务犯罪案件暴露的突出问题,分析风险隐患与整改举措,在形成预防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制发《检察建议书》,并及时跟踪了解,确保检察建议的有效落实。同时,改变以往机要件送达为上门送达,送达同时做好《检察建议书》解读,释明法律规定和相关要求,有的则根据案发单位要求将解读与廉政教育结合起来开展。
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在全市社团组织管理中全覆盖,与区民政局试点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引入社会组织管理和诚信建设,采取领导、文件和部门三沟通方法,进一步加大信息收集和监管力度,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等事项,特别是涉及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等民生重点行业领域的,把查询结果作为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审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试点中先后对121家社会团体、33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共457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进行了行贿犯罪查询,并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2414次。试点的成功做法经验得到市检察院和市民政局肯定,并于2014年在全市推广,实现了全市民政系统社会组织管理引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全覆盖。
廉政文化大戏形式多样
制作廉政公益宣传片,扩大预防工作的社会影响。2014年普陀区检察院创作的《情与法》、《捉迷藏》和《一念之“监”》3部廉政微电影和2组摄影作品,均在国家级或市级评比中获奖,并在全区各街镇、部分企事业单位、商圈展播。同时,编发《普陀预防专刊》4期共印发4500份,向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镇和区委党校专题培训班等赠送各类预防书籍、资料等1000多册,赠送制作的《明鉴》作品集和《捉迷藏》等廉政公益微电影光盘1200余盘。
利用新型宣传方式,搭建预防工作新平台。推动市检察院与民营企业首次合作开展预防,并与区商务委、市容绿化管理局和普陀工商分局签约,将廉政公益作品纳入跨10多个省市的城际巴士宣传,借助本区商圈、各大商场、集贸市场、宾馆等户外电子屏幕滚动宣传。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徐一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