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长宁公安分局仙霞路派出所连续接报两起像李小姐这样的街面诈骗案件,侦查员当即扩大搜寻范围,果然发现此类案件在全市多个区县均有发生。通过调阅街面监控录像并开展走访,侦查员掌握了一个松散型诈骗团伙的作案轨迹。
这个团伙共有17人,均为同乡,其中还有多对夫妻。他们分为3个大组,各自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团伙成员集中居住在宝山区锦秋路、祁华路、聚丰路一带,通常在下午两点左右碰好头之后,分散乘坐地铁外出作案。作案时一般单独搭讪被害人,冒充自己是新加坡籍、港澳台地区人士或者公司高管,以各种理由向被害人示好、博取被害人同情,随后借机诈骗被害人钱财,每次少则一两千元,多则近万元。侦查员发现这伙人犯罪气焰十分嚣张,曾在一个下午在同一个区域行骗6起。
今年1月中旬,在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多个部门的联动配合下,仙霞路派出所通过周密部署,在该犯罪团伙成员的多个暂住地开展抓捕行动,成功抓获了17名犯罪嫌疑人。经过初步查证,该诈骗团伙在全市多地作案50余起。目前,1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侦查员发现,这个犯罪团伙的成员都很“拼”:他们都用心学习过粤语、闽南语,模仿港台人士说话的腔调毫无压力,甚至在几名广东籍被害人面前都毫无破绽;他们流窜在各大沿海城市作案,离开老家前已经找人做好了假的身份证件,编妥了“琼瑶剧”;他们非常懂得临阵磨枪的重要性,在作案之前都会花个小钱美发装扮,以便用光鲜形象迷惑被害人;他们深谙被害人心理,搭讪对象大都是涉世未深的90后年轻女子,就利用她们或贪慕虚荣、或爱心泛滥等等心理,灵活调整策略实施诈骗。而且,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的“感情牌”也打得不错,在借钱一两天后,还会主动打电话给被害人,谎称自己因为急事临时要出境,等回来后再当面还钱。因此,有几个“苦苦等候”的被害人直至接到民警电话,还没发觉自己已经被骗。
通讯员 沈茜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