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姐去年11月在浦东北路的比亚迪4S店购买了热销车型“秦”,这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新能源车对我的最大吸引力是免费沪牌,有朋友拍牌拍了一年也没拍到,价格又高得离谱,比亚迪油电都能用,还有补贴,挺划算的。”
杨小姐给记者算了笔账,这款车的国家补贴加地方补贴超过6万元,再加上浦东新区政府对购买新能源车还有2万元的补贴,本月沪牌最低中标价7.65万元。“这笔费用算下来,新能源车的优势很明显。”
谁料,本以为得了实惠的杨小姐却再三遭遇经销商的“言而无信”。经销商先是承诺,只要她购买全车贴膜,保证45天能提到车。结果到了12月底,提车时间改成“再等60天”。上个星期,经销商终于通知她可以提车了,但购车协议需要另签,因为今年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有调整,少补贴了1700多元,差价须消费者自己承担。“当初说好如果因政策变动出现差价,由经销商承担。现在不仅出尔反尔,还态度蛮横,说排队等着要车的人太多了,你不要自然有人要。”一气之下,签购车协议变成了退车协议,杨小姐要求把当初贴膜的钱退给她,经销商也置之不理。目前双方仍在协商中。
由于比亚迪“秦”交车时间太长,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导致消费者与经销商矛盾加大。“之前有部分消费者集合起来一起到我们这里闹事,我们压力很大。”一家经销商负责人吴云透露。实际上,比亚迪“秦”的产能远远跟不上订单数,且欠账越来越多。
从今年起,新能源车的上牌政策有调整,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必须由第三方公司评定客户的购买资格,出具车位、充电桩安装证明后才能上牌。“有的消费者没有充电条件,想买‘秦’当燃油车用,政策调整对这部分消费者有影响。”吴云坦陈,新政策出台后,确实有部分消费者提出退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