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读了梁衡先生的《享受岂能是头衔》,感到很是痛快。
梁衡先生批评某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把这“津贴”当作终身夸耀的资本,动不动就挂在嘴边,印之名片,显于报章,生怕人家不知道。他还举了个事例揶揄今日某些“知识精英”:自己当年在基层当记者,县里重才,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二斤猪肉的供应,“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享受猪肉二斤”的妙喻,让人忍俊不禁、大呼爽快之余,又觉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由此想到,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比如,某些专业技术人员在介绍自己的职称时,非得加上“国家”两个字,一亮身份就是“国家一级XX家”“国家二级XX师”“国家三级XX员”。其实,职称本来只是个普通的称呼而已,都是由相应的机构分级评审,正式的称呼当中也不见“国家”二字。
还有的人,则把某些实在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的荣誉称号随身携带,每逢有机会在公共场合或报章露脸,必先大张旗鼓隆重罗列一番。其实,同行中人,哪个不知道某些“荣誉”是怎么回事?
成天把虚名吊在嘴上,变着法子把寻常称呼整出不一般的调调,其实还是和人们“认人”的思维有关。我们太相信头衔了,一看“来头大”,就不由自主地奉若神明;如果没有那些“高大上”的头衔,则往往不把其人当回事。
扬雄说:“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你看,披着虎皮的羊,骨子里还是看到草就高兴,看到豺狼就害怕,人家还是心虚的。可现在那些欺世盗名者呢,却仗着自制的虎皮,真把自己当个老虎,目空一切,招摇过市,或带坏风气,或趁机牟利。面对如此没有自知之明或别有用心者,为了让社会多几分真实,让世人多几分清醒,我想,适时扒下他们自制的虎皮,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