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林逢缘
健笔展缶风
吴有斐
■ 双梅图(图画) 郑汉健 作
  ◆ 吴有斐

  郑汉健,字一健,又字真涛。1946年生于上海,自幼喜好美术。三十岁时成为海上艺坛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的曾孙女婿。艺术世家耳濡目染的熏陶,岳父吴长邺先生与恩师曹简廔先生悉心栽培,作为吴昌硕艺术的第四代传人,数十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求索在吴昌硕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里。

  郑汉健勤奋好学,每日曦明即起,读书、读帖、读印,习字绘画,笔耕不辍。正楷、行草、篆隶、魏碑、石鼓各体书法都倾心涉猎,用笔端庄舒朗,结体严谨,颇具骨力。他的绘画直追缶翁的风貌——色酣墨饱、醇厚凝重。设色花卉,斑斓古艳;水墨写意,浑朴遒劲。尤为难得的是,多年的书法修炼,令他渐入“以书入画”的境界。画中的笔线,惯用中锋,轻重徐疾,枯涩浓淡,处处展露出或草、或隶、或石鼓的节律韵致。

  藤本花卉是吴昌硕先生平素喜爱挥写之题材,郑汉健笔下的紫藤、葡萄颇得缶门的笔墨真谛,一帧《明珠香露》大写意,枝干苍劲似篆隶,藤条穿插如狂草,巴掌大的葡萄叶墨气淋漓,串串紫光闪烁的葡萄玉润珠莹,整幅画面中枯笔见气,湿笔见韵,墨彩流畅, 疏密有致,昌硕先生坚持以“气”贯画,以“写”作画的理念,在郑汉健的创作中得到传承与发扬,致使他的作品浑厚磅礴,大气而见张力。笔底随意挥写出的墨色松柏、红荷翠竹、磊落山石,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纸上颇见“纵横出奇气,写画拓意境”的昌硕风格与遗韵。

  近年来郑汉健的大幅作品上 人们常常可以欣赏到雄厚圆健,舒畅自如的长题。此中一部分直接取自吴昌硕及其他名家的题画诗,以“繁英垂紫玉,條繋好春光”题“紫藤”;以“只留清气满乾坤”题“墨梅”等等许多,藉此提升作品的古雅意趣,且巧妙地与现实生活之美有机融合:“明珠香露”画的是马陆的“玫瑰葡萄”,“紫玉”则纷披在嘉定“紫藤苑”,喜得雅俗共赏。题款中也常见他艺途中的思考感触,如“榴贮恩师情”中每一个饱绽的石榴都寄托着对恩师曹简楼的缅怀和感激。 画面厚朴而题款隽永,形艳而神雅,正是缶庐画派的一大特点。曹简廔先生为其题的书斋名——《缶荫廬》,则体现了恩师对其笔墨承继缶门的认可与褒扬。

  郑汉健学习先贤,积淀传统,他深知诗书画印的修炼是“艺无止境”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在郑汉健的书斋中,长年供奉一帧吴昌硕先生绢本遗墨“嚼得菜根有至味”。画面上错落有致地铺陈着大小近十棵秋冬常嚼之青菜。墨气淋漓,神形兼备。这是吴昌硕先生的人生感悟。郑汉健心追神摩,就以这“咬定菜根”来鞭策激励自己。在“承”中求“变”,使创作迈入了新的境界。他为人低调,不张扬,不取巧,踏踏实实步入中国书画演进的轨迹中——即使几年前一场疾病袭身,依然坚持临池濡墨,毫不懈怠。他的作品,无论书或画,无论墨或彩,均特耐看、耐品。无愧于书画爱好者对“缶门传人”的厚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评论·专栏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圈
   第A18版:动态/文娱圈
   第A19版:文娱圈/动态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追摹宋元得高趣 竹石栖禽有新意
健笔展缶风
为羊“平冤”
蹊径别开的缶门高徒赵古泥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健笔展缶风 2015-03-07 2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