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连环画大师埃尔热在1929年创造了丁丁这个不朽的传奇形象。80多年来,这部作品在全球总共被翻译成了七十多种文字,销售数字超过2亿册,遍及世界各大洲。2010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法文原版图书为依据,邀请国内最知名的专家学者完成了最新译著。
当年,丁丁和米卢一经问世就迷住了广大的小读者,《丁丁在刚果》《法老的雪茄》因其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强烈的异国情调更让人耳目一新。据说“当小记者丁丁结束历险返回国内”时,人们在布鲁塞尔火车站为他组织了欢迎活动,居然有很多人赶来参加并报以热情的欢呼。
1934年,当埃尔热踌躇满志想把丁丁接着派往中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使他终身难忘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他以后创作道路的事情:在鲁汶大学给中国留学生布道的戈塞神父写信给他,提醒他注意不要将中国这样的国家简单化,并建议他收集有关的资料。埃尔热听从了劝说,又结识了当时在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张充仁。两个青年人一见如故。埃尔热放下架子,向张充仁虚心请教有关中国的人和事,张充仁也热心向埃尔热传授中国传统画法。中国画的神韵和神秘的东方文化使埃尔热颇为倾倒。他一改过去迎合流行和时尚观点,冷眼看世界的超然立场,以尊重事实和对中国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的态度创作了《蓝莲花》,并且让张充仁(即漫画里的张——张仲仁)入画,与丁丁相伴在中国历险。特别指出,这本连环画里的中文字正是出自张充仁的手笔,另外一些带有鲜明中国色彩的画面显然也是画家受到了他的启发。
埃尔热谈到和张的相遇时说:“我在创作《蓝莲花》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发现了我全然无知的一个文明,而同时我也意识到一种责任感。从那时候开始,我着手收集资料,开始真正关心我派丁丁去的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和张的相遇。”
的确,埃尔热在《蓝莲花》里愤怒地谴责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霸道,揭露了国际联盟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列强在上海租界与日本人勾结残害中国人的罪恶行径,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反抗,向西方的读者展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中国。“蓝莲花”是日本人作为贩运毒品据点的一个鸦片烟馆的名称。在这次历险中,连日本人1931年在沈阳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爆炸事件嫁祸中国人寻找侵略中国借口的事件(即九一八事变)也有所影射。援引一个具体历史事实在埃尔热的作品里是绝无仅有的,怪不得《蓝莲花》出版后曾引起了日本的抗议。
张充仁没有等到《蓝莲花》出版就回到了上海,从此两人失去联系。后来埃尔热把对他的思念写进了书里,创作了以张充仁为主角的《丁丁在西藏》。直到20世纪80年代,埃尔热才和中国好友张充仁在比利时机场重逢。那一天,机场布置得像迎接国王一样隆重,欧洲所有主要媒体的记者都到齐了。当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友满含热泪紧紧拥抱在一起时,云集机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几年后,两位艺术家相继去世,人们从张充仁为埃尔热制作的塑像和以张充仁为原型的《蓝莲花》里,感受到了艺术、生命和友谊的永恒。
“埃尔热先生一生都没有机会去中国,他只能靠想象和别人的描述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如今,丁丁已经被搬进了电影院,还有很多新的领域会涉及到丁丁。但是对读者来说,最好的丁丁永远是在书里的。”比利时图书阅读推广专家这样介绍道。
十日谈
经典童书背后
和罗尔德·达尔妻子的会见,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