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撞钟寒山寺
薛鲁光
  薛鲁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多少次夜阑人静,想起海峡对岸的亲人,想起舅舅、舅妈、表哥、表嫂,想起儿时的玩伴。这一去就是60年,舅舅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有生之年和亲人在故土相见。嘘寒问暖之间,说起那年春节,我陪外婆作姑苏之游的往事。

  外婆那年八十有三,思儿之念日趋强烈。听邻居说,敲寒山寺钟,可驱鬼辟邪,美愿成真,于是就有了姑苏寒山寺一游。

  那天,天空细细密密地编织起雨帘来。寒山寺掩映在殿阁之中,那闻名遐迩的藏钟楼,在水汽和香烛交融的轻雾中若隐若现。钟声拖着长韵,漾出墙来,在霏霏春雨中漫开去。听到钟声,外婆加快了脚步。她执意不要我扶,只拄了那根从不离身的梨木拐杖。这拐杖是远在台湾的舅舅亲手做成托人捎来的。做拐杖的梨树,又是舅舅到台湾后亲手栽的。

  寺内木鱼声声钟鼓齐鸣,在青郁浓密的枝叶间,在林间廊中低吟回荡。钟声激起了外婆的思子之情,她边唠叨着泥浆弄脏了她的拐杖,边对我讲起了舅舅,说是舅舅小时很乖,只要老北站傍晚5点火车一吼,他准赶回家吃饭,又叹道:“现在你小姨在宁波盖起了两幢楼房,其中一幢就是给你舅的,就不知你舅啥时能住上。”说着说着眼中滚出大颗大颗的泪珠。

  说着话,到了藏钟楼。很多日本游客排队依次上楼敲钟。据说寒山寺的钟声他们远在日本的亲人也能听到。外婆一听兴奋不已:在日本的东洋人能听到寒山寺钟声,我那在台湾的儿子不是更能听到?此时走来一位慈眉善目的皂衣老者,听外婆如此这般一说,眼眶竟也有些湿润了。他双手合十施礼道:“请,女施主,阿弥陀佛。”

  外婆神色庄重地沿环形的楼梯,颤巍巍一步一步向上。“信国呀,阿姆要敲钟了。”外婆的声音颤抖着,“儿子哟,你听到阿姆的钟声,一定要快回来哟……”

  我要扶撞木,外婆拒绝了。我惊讶,外婆枯瘦的胳膊里蕴藏着什么力量,竟推得动那沉重的撞木?“当——当——”古老的铜钟发出了深沉而旷远的轰鸣……

  是的,这钟声不可能飞那么远,然而母亲的呼声又岂是距离所能阻隔的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评论·专栏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圈
   第A18版:动态/文娱圈
   第A19版:文娱圈/动态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课堂讨论刍议
牵来一头外国羊
流浪的孤星
撞钟寒山寺
岫岩玉之传播
扫一扫
感应灯
呼啦圈
今宵灯谜
小启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撞钟寒山寺 2015-03-07 2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