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全国两会·观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研该不该考英语?
沈小栋
更多两会即时消息,请扫码下载新民晚报客户端(安卓版)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日前提出建议:“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分偏重对外语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考查,应取消研究生入学外语考试。”

  一分逼死英雄好汉是“考研沙场”上经常上演的“杯具”,如果教育部采纳罗代表的建议,考研试场的画面会不会太美,让网友不敢直视?

  “太支持了!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有这种奇怪的现象”有网友说。“全是一堆单词量高超的人,有什么用呢?”有网友为专业高分英语低分考生不平。

  “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学术资料用英文写成。互联网世界上,90%以上资料用英文写成。绝大部分的创新来自英文世界。谁还敢叫嚣取消考研英语。”也有网友在讨论时反驳。

  那么问题来了,另外10%专业的学生也该考英语吗?著名画家陈丹青早在11年前就提出了这一问题。2000年他被清华聘为教授可以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可因为要进清华学画画先得通过英语等考研科目,让他在此后长达4年里没招到一名硕士生。2004年,他无奈辞去教授之职,并引发社会对考研制度一刀切的反思。

  看美剧未必要英语好,有字幕组就行。日本不少大学教授的英语也很糟,因为升职称不用考英语。不过他们可有一支强大的字幕组:分工细致的专业出版社,由各行各业资深专家翻译外语科技著作,使日本科技人员随时知晓世界最新科技信息。

  当然,考研英语一刀切,教育部也有苦衷。全国每年有上百万人在考研,一些大学教师在专业课成绩上又时不时有放水现象,预防教育不公“药可不能停”,英语考研分数线就此成了不怕岁月消磨的杀猪刀,要放下这把刀,站在一边,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可不容易。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需要创新人才,这样的一刀切也显得越来越脱线了。

  人大代表赵长胜此前反对英语考研时就表示,在二十几岁正是创新的好年龄,等到五六十岁让他再去创新,他能吗?他还得靠年轻的时候。在年轻的时候,他却把很多的精力用在死记硬背去了,那怎么能创新呢?

  其实放下一刀切本身也未必要一刀切。罗和安代表就建议,可不举行专门的硕士研究生外语入学资格考试,按照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校在招生简章中规定报考研究生的具体分数,这样做并不影响公平性。

  把背单词的时间还给爱做实验、爱思考人生的大学生,是我们对两会小小的期盼,但愿考研英语早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回归工具课程的本位。   (新民网 沈小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评论·专栏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圈
   第A18版:动态/文娱圈
   第A19版:文娱圈/动态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两会声音
批评要有含金量
考研该不该考英语?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观点A07考研该不该考英语? 2015-03-07 2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