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居民区是虹口区典型的高档商品房和老旧房屋共存地区,居民区内既有每平方米7万余元的商品房,也有简棚旧屋。1340户居民中,三分之一是居住在高档商品房里的居民。过去居住在老旧小区里的居民和商品房小区居民互不往来,用李抗美的话来说,居委会开个会,坐着的居民也是“泾渭分明”,双方不会“坐错”位子,更不要说大家在一起活动。让李抗美头疼的是,成立个合唱队,也要你管你我管我,分开活动,到后来索性散了架。
2013年,虹口区从全区的优秀青年社工中推选了48人,由名师带教到各居委会实岗培训。李抗美当时带了6名徒弟,张秋蓉就是其中之一。张秋蓉刚来时就发现了社区里居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决心一定要打破这一阻隔在商品房小区与老旧小区居民间的“围墙”。
破“围墙”,先从哪入手呢?张秋蓉在李抗美的指导下,就从“重拾”合唱队入手。张秋蓉走访时了解到,老旧小区的居民平时常以打麻将来打发时间,而商品房小区的居民则往往以电视为伴,双方都有愿望走出家门,唱唱歌、练练拳……
于是,前年初,一张招募合唱队员的告示吸引了众多的社区居民,“我们居委会要成立合唱队了。”一时间,这一消息传遍整个居民区。起初还担心会不会没有人来报名,或只有一个小区居民报名,另一个小区居民不愿参加,可出乎张秋蓉意料的是,现实情况与她的想法完全相反,两边小区的居民热情都相当高,这可让张秋蓉“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合唱队成功建了起来,这让年轻的社工张秋蓉信心满满,“马姐姐帮帮队”、“美的摄影队”、“漂亮妈妈沙龙”、“爱心编织组”……相继建了起来,原先“老死不相往来”的居民开始相互走动,有的还成了好朋友。
居住在高档商品房宇泰小区的刘观铧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张秋蓉请他出来组建摄影队时,刘观铧一口答应。居住在东汉阳路212号老旧小区的陈沪芳是位摄影爱好者,平时看到别人拍出漂亮的照片,也很想学,但苦于无人教,上摄影培训班费用又太高。看到社区成立摄影队,马上就报了名。活动时,刘观铧从怎么调光圈、对角度等入手,耐心细致地教摄影队同伴拍摄技巧……如今,陈沪芳和摄影队的同伴摄影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每年去采风,为社区老人、小孩、家庭拍照,成了家门口的“照相馆”。陈沪芳现在逢人便说,这多亏了社工的帮忙,让我们多学了一门技艺。
虹口区民政局局长乐跃明说,虹口区100余名社工这几年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奔忙,解决了许多多年难啃的“问题”,使居民间更和谐、更融洽了。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