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街道体制改革的“6+2”机构设置模式,其中“6”是全市统一的,“2”是各区县自定。徐汇区重点对“自选”的两个部门职能进行多方研究,考虑到区域单位众多、社会主体发达的特点,设立了“社区发展办公室”和“社区专项办公室”。两个自选的办公室强化了具有社区特色的管理服务工作,也为各社区创新社会治理留足了空间。
“社会发展办公室”的功能是“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联系和服务区域单位,整合社区相关资源,为各类区域单位提供服务,优化区域发展的公共环境。负责组织落实社会经济专项调查、普查和在地统计工作,以及宣传舆论管理、精神文明、文化、教育、科普、体育等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区域发展公共环境。
而“社区专项办公室”的特点是“度身定做”。徐汇区南北差异大,专项办给了街道一定“自由裁量权”。
“专项办公室是‘向下负责’,按照需求导向立项,各个街道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工作重点,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攻克难点。这就需要街道充分了解下面的需求,问计于民,这样基层社会管理才会更有活力。并且专项可以是阶段性的,随着矛盾和任务的变化而调整。”区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说,专项办公室在赋予街道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担当。
据悉,此前徐汇区在专项办工作方面就有些探索。如枫林街道曾设立重大办,协调化解辖区内房屋成套改造及医院改造过程中的周边矛盾等。此次设立专项办,已有街道设想围绕拆违、风貌区保护与发展、优化开发区服务等设立专项。
凌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伟红告诉记者,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高等院所是凌云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多年来社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密切度和融合度还不高,街道设置社区专项办公室时就准备强调“社区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和以华东理工大学为重点的环华理一体化建设发展”。
另外,徐汇区把业委会指导工作归入自治办公室,这不仅拓展了自治办的工作内涵,居民自治的工作理念也有了新的提升。
该区还在每个街镇出资设立“居民自治公益金”,鼓励居民自治创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下而上设计符合群众需求的自治项目,向街道积极申领,并使需求征集的过程成为凝聚居民群众的过程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