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北窗絮语~~~
北窗絮语~~~
北窗絮语~~~
北窗絮语~~~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窗絮语
以人为本求精致
朱绩崧
  朱绩崧

  坐地铁去城南某家医院看“飞蚊症”,换乘时要走下两段台阶。以前也来过,但这次有处醒目的不同:高处贴出了一张告示,“上下台阶,请勿看手机”,黄底黑字,只要不看手机,便不会漏过。但看看身边上下台阶的换乘客,看手机的依然固我,丝毫没有理会头顶上的友情提示。

  很显然,想出高挂告示的这位仁兄,用心固然不错,可惜他没有站在乘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既然盯着手机,又岂能看到警告?而边行路边看手机的乘客却恰恰是他此举唯一要服务的对象。

  出得地铁,来到医院,门诊换到了附近新建的大楼。新楼自是漂漂亮亮,可一步踏进,呼吸顿时不畅。是不是装修味道重啊?我是易过敏的体质,可眼前的医护人员也个个蹙着眉头,不敢喘大气。我问护士:“气味这么浓,你们找人测过吗?甲醛什么的会不会超标?”护士答:“领导不让测。”我又问:“那空气净化器呢?开起来呀。”护士答:“领导不许开。”我再问:“为什么?”护士解释:“领导讲了,如果阿拉都怀疑装修气味有害健康,那叫病人怎么还敢来看病?”好吧,我谨慎地呼吸了几下,决定不挂号,回家去——我怕挂完眼科还要加挂个肺科。

  很显然,不让测甲醛和不许开空气净化器的领导,意在彰显“我们的新大楼不是赶出来的,我们的建筑材料质量是可靠的”,可惜他没有站在病员和医护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楼不光是给他们看的,更是要他们长期待在里面治疗与接受治疗的。讽刺的是,我离开挂号大厅前,注意到四个斗大的字,“以人为本”。

  我们习惯了“以人为本”这句口号很多年,但在公共空间里落实起来,仍不乏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情况,甚至会把“以人为本”也当成一场“以事为本”的秀来做,只需表现出“事”办成了,全不顾及活生生的“人”感受如何。

  联想到在许多外省、外国的朋友眼中,上海的魅力尽在精致,我便觉得这份“精致”中,“小巧”、“嗲”、“糯嗒嗒”等等都是浮沫,沉底的干货唯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而且是要贯彻到公众生活之每时每刻每个角落的。可惜,大概是这些年发展节奏越来越快,此起彼伏的粗糙就这么得过且过了。

  要改并不难。以地铁为例,何不考虑将视觉警告换成听觉提示,在楼梯附近循环播放?如此,则信息传递的效率会高得多。再说医院,若多数人都对异味感觉不适,新大楼投入使用何妨推迟几周?即便真是大家疑心病重,对健康、环保有强迫症般的过度在意,那请第三方机构来当场测评,持续监控,用不会撒谎的数据打消公众的疑虑,岂不比两个“不许”硬气许多?

  相比之下,空喊口号,漠视实效,沉溺于形式主义,这一切的背后还是阿权唯上的官僚心态,凡事但求上级满意,其他无所顾忌,恰恰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纵容这种心态在各项政策具体执行的层面上蔓延开去,上海将难以维持其“精致”的传统,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大购网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治理污染要有长期性和坚韧性
地铁安检的空转悬揣
不准辩论
以人为本求精致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2以人为本求精致 2015-03-21 2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