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张剑医生等自2011年起,将240名年龄分布在18岁-70岁、病程处于复发转移阶段且未行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简称顺铂组)和“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简称紫杉醇组)两组,进行为期8个周期的治疗。于16.3个月和15.9个月之后的随访结果证明:顺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7.73个月,较紫杉醇组显著延长了1.3个月。
历时4年的临床研究,还有一个被胡夕春教授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是,绝大多数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都经过紫杉醇类药物的治疗,一旦发生复发转移,就会陷入“无标准治疗方案”的窘境。目前通常的治疗手段,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3-4个月;而进入顺铂组进行治疗者,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将能再延长3-4个月。两者比较,生存期增加了一倍。
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约有20%的人缺乏ER、PR、HER2等3种常见的存在于乳腺癌细胞的受体。这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因其病理分子分型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0%-50%的患者即便接受手术根治后,依旧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者发生肺部、脑部等远处器官的转移。长期以来,复发转移阶段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
胡夕春教授介绍说,对于复发转移阶段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时,选择铂类还是紫衫醇类药物,在国际乳腺癌研究领域始终颇有争议,已有的相关研究探索,也多为小样本、随访时间短的回顾性研究。此次中国团队的努力,终于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了一个不但有效、而且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方案。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可显著延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研究成果,日前通过快速发稿通道,发表在《柳叶刀》三大子刊的《Lancet Oncology》上,影响因子高达24.725分。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领域专家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临床研究论文。
作为研究项目的倡导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今天表示,在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协作组(CBCSG)平台上首次联合开展的这一开放标签、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科研项目,具有现实的临床指导意义,成果振奋人心。“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为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制定含有顺铂药物的化疗方案,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当下更加凸显疗效和生存质量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