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越深入,就越要同时面对利益的纠缠和民意的复杂。然而,一些地方和干部却患上改革疲劳症。对改革发自内心的呼应,显然只能更多来自于一个及时的、动态的了解群众诉求的机制。从微观上讲,实现这种层次的呼应,殊为不易。
据报道,有一位想干事的领导干部,上任之初就登门拜访当地知名人士,征求他们对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家一开始十分欣慰,很快心就凉了,因为这位领导从此对他们避而不见,原因是意见不合、不如不见。思想交流尚且如此波折,何况是面对“碎片化”的民意?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葆有对群众的那份真挚感情,看到他们心中的改革图景,才能让改革行动始终与人民心声相激荡,在时代浪潮中从不迷航。
(刘天亮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