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云:嘉定素有“教化嘉定、礼乐嘉定”之称,拥有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的优秀传统。嘉定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们感到残疾人事业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残疾人工作也是民生工作的组成部分。
对残疾人的重视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衡量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标准。区委书记马春雷同志曾多次强调:如果说吸引精英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是考量我们干部智慧的话,那么关爱残疾人则考量的是我们各级干部的良知。这充分表明区委、区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态度。
我区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大局,连续三年区政府安排专项实事工程予以推进,区委、区政府还多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区人大、政协还多次组织专项视察,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助残事业,有力地推动了嘉定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十二五”期间张海迪主席等四位中残联领导到嘉定视察指导工作,推进了我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记者:嘉定区是如何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
杲云:小康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也是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期盼,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要让全区残疾人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首先,要扎实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重点就是要落实好我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的七项叠加惠残政策,研究出台残疾人生活补贴、残障儿童救助补贴等惠残新政。其次,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嘉定将结合区域优势,着力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在与互联网+有关的电子商务、网络创业上让残疾人参与其中,提高收入;再次,要加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力度。加强和改进残疾人的服务方式,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为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嘉定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专业实施、市场推动的残疾人社会化工作格局,继续推进已取得的助残社会化工作成果,在助残社会组织培育、资金投入、人才引进、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助残服务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加快形成多元化残疾人服务供给模式,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对扩大残疾人服务供给的放大效应。
记者:结合推进小康进程,嘉定区“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构想和“干货”有哪些?
杲云: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残疾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要切实按照嘉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创造适应残疾人生存、发展需求的环境和条件,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经济转型发展,城市品质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包括残疾人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要居市郊领先。“十三五”期间,全区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之比要不低于70%,全区年人均康复经费要不少于30元,残疾人年人均文体经费要达到500元,残疾人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2%以内。
“十三五”期间,区财力还要重点安排涉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一个拥有300张床位的公办残疾人集中养护机构,以缓解残疾人机构养护的供需矛盾。区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集中建设集残疾人综合服务、康复训练、技能培训、评残办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阳光天地也将于明年竣工使用。
我们期待并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帮扶下,残疾人兄弟姐妹会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而努力,和全区人民一道追求、创造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