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安南京西路街道,有个开在家门口的法律“专家门诊”,已成为不少老百姓化解矛盾的好帮手。近日,由静安区司法局、南京西路街道主办的“加强社区法律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静安‘福民模式’研讨会”在福民会馆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这个“专家门诊”将加时,把服务时间延长到休息时间,以满足老百姓的迫切需求。
2013年12月,“福民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福民中心”)正式成立。“福民中心”作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是静安区第一家综合性社区法律专业服务机构。2014年全年共接待来访居民997人次,指导居委会调解纠纷696起,直接调解疑难纠纷59起,高效处置3项群体性纠纷,有效缓解1项长达20年的信访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9%,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专家门诊”。
研讨会以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等议题。静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居民直接到“福民”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人数增加了,到信访部门反映诉求的减少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信访不信法”的现象。
记者获悉,由于市民需求很大,今年,“福民中心”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在双休日或工作日的晚上增加半天法律服务时间,以满足一些“上班族”、楼宇白领的法律需求。同时,中心也将进一步拓宽律师队伍,吸引更多有志于投身公益事业的优秀律师加入,并根据百姓的满意度调整律师队伍,确保老百姓获得满意的“专家”级服务质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福民模式”带来的启示是,处理社会矛盾应该用常态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常态化的方式就是运用法律,该政府管的政府管,政府职能应该转变,扶持要有度,要适当放手。顾骏建议,此类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区分服务的方式来“自我造血”,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既要有政府托底,又要有市场参与运营,还要有群众自治、社会参与,让“福民模式”不但在静安“发芽”,还能在全市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