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艺《布袋和尚》
王炳奎
  ◆ 王炳奎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这是榉木瘤根艺《布袋和尚》的生动写照,它是上海“奇木斋”馆藏珍品。榉木瘿是一种罕见的材质,因数量少,形态奇妙,肌理美丽,油性、硬度和纹理均为上乘,其奇特的造形以及细腻的纹理成为现代根艺家追逐、寻觅的良好选材目标,在收藏界颇受青睐,享有较高的盛誉。

  这尊根艺弥勒,高60厘米,直径40厘米。整件作品以夸张、诙谐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胖和尚,头顶一片荷叶(寓意如意)背着布袋,和尚满脸堆笑、悠闲自在,而这个布袋(有人叫它“乾坤袋”)硕大无比,真像邮局里装包裹的帆布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导致形成的凹凸皱纹清淅可见,虬曲的枯根中自然流露出一股无形的张力,斑驳的残根内隐匿着一些莫名的诡谲,沧桑的造型里又饱含着无尽的回味。作品形神兼备,形象逼真,妙趣横生,妙手天成。作者凭借敏锐的眼光,高超的雕刻功力,充分利用根的枝、窟窿、节疤、纹理和色泽等各种自然形态,生动地刻画了笑佛潇洒自如的神态以及浑然天成的布袋,整件作品怪诞里见新奇,平朴里显功力。作者为胡月明,现任上海根雕艺术协会会长,其父胡仁甫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根雕艺术家,在中国根雕领域久负盛名。

  胡氏根艺是海派根艺的典型代表。胡月明认为根艺创作的特点是因材施意,是先有形后有意,顺势造型,有了意后又要超越形,这样才真正地化腐朽为神奇。这就要求作者必须掌握历史、美术、宗教、民俗等人文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熟谙木工、雕刻等技能。胡月明在根艺创作时,能虚心博取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各自优点,取其长。

  5月10日至6月10日,由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组织、上海根艺专委会操办的《2015上海海派根艺展》将在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隆重推出,届时胡月明等沪上海派根艺专家以及各地海派根艺精品、佳作将集中亮相。

  (图片摄影:张静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资讯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评论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窥一片知全身
父亲的“劳动节”游园票
香远益清
根艺《布袋和尚》
范娟及其壶艺印象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根艺《布袋和尚》 2015-05-02 2 2015年05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