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快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学钢琴的。那时候普通人家里一般是没有钢琴的,我那时开始学唱了,读五线谱的反应不够快,我的六叔吴祖强让我一定要开始学琴,否则无法在专业的路上走好。妈妈便为我买了一架国产的星海牌钢琴,记得当时好像是八百元左右的价格,那时候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我天天练琴,弹过白毛女的缩编选曲、红色娘子军的四小娘子军舞曲之类的,还弹了莫扎特的小奏鸣曲、奏鸣曲,后来还弹过一段肖邦的奏鸣曲。练了好几年的钢琴在我后来投考中央音乐学院时起到不小的作用,因为识谱、视唱的能力都不差,专业以及副科考试的分数不低。
后来的日子里,我身边不能没有钢琴,虽然我并不具备专业钢琴的水平,但是为我自己的练唱或者给来上声乐课的学生简单伴奏一下是没有问题的。我从未拥有过名牌钢琴,自知是个唱歌的,不需要那么金贵的琴,而且我又不是天天撸胳膊挽袖子几小时半天的弹奏,所以我的琴一般都是普通牌子。至今我北京家中的两架钢琴也就是一个星海一个国外的杂牌琴而已。
近年,我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见到名琴。曾在一个蛮有钱的女朋友家里看到装修堂皇的客厅一角,两盆养得十分饱满的大叶绿色植物中间,摆放着一架油黄色的雅马哈立式钢琴,琴身上铺着一块三角形镂空钩花桌布,琴顶部还有一只漂亮花瓶,里面插着鲜花。我问,哦,琴不错嘛,谁在弹呢?女朋友却显得有稍许不自然,嗨,算是我弹吧……其实我不会弹,是朋友暂放在我这儿的。
我打开琴盖弹了两组音阶,声音确实很明亮清脆,但是琴键很紧并且有些沉,一看就是长时间缺少碰触的缘故。我说,你必须要弹啊,总不弹琴是会坏的。女友笑嘻嘻地说,是啊,就为了这个琴我得去上钢琴课吧。我看着她忙着往那张大圆饭桌上摆放糖果,心里觉得她是不会去上什么钢琴课的。真为那架质量挺好的钢琴惋惜。
还在一个朋友家里见到过一架钢琴,那上面放了好几个纸箱子,钢琴上还铺着一块厚厚的遮尘用的花布,我问这是架老琴了吧?他回答说,是他女儿小时候弹过的,后来他离婚了,女儿跟母亲走了,这架琴留下了,一直到现在,就没有人再碰过。我知道,这琴的内部肯定早已经坏了,琴弦坏了,敲弦的小锤子坏了,琴键一定已经弹不起来了。这架琴是毁了。
另一位女友是一个成功的连锁自助餐厅的老板,她曾经学过声乐,她的餐厅与别的餐厅不同,每间餐厅里都有一架钢琴,而且都是三角琴。但是前不久我应她的邀约去她那里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却发现她的钢琴音都不准了。她一定很忙,应该没有时间照顾这些琴的,何况她的餐馆里好像也没有哪个员工会弹。钢琴撂荒了。
还有一次,我去北京门头沟一个朋友的山庄里做客,那真是一个山庄,处在半山腰上,上下有三层楼,装修得很像英国小说中的那种老式的西式庄园。主人是哈尔滨人,房子做得很有些古俄罗斯的风格,里面也不甘落后地摆着一架黑色钢琴,立式的,但也显得很孤独,因为我看见了琴缝里的灰土。那次山庄里举办一个派对,许多艺术家到场,也不乏几位音乐家,打开钢琴弹奏一下,只是那架琴真是力不从心了,几乎每个音都向下掉了大半个音高,且有好几个琴键几乎弹不起来了。客人们大都给面子地不说什么,大部分都听得似乎还蛮认真。倒是我听不下去了,大声说,大榕啊!你就这么不管不问你的钢琴,这哪里像是这样一个大房子里应该有的钢琴嘛!
我忽然有些明白了,目下的人们的素质或许与这样的钢琴是吻合的。钢琴似乎不是一件乐器,而是某种身份的象征,屋子里摆上一架钢琴就行了,摆琴是一回事,弹琴又是一回事。
可是,那些琴啊,就这样被供在屋里,显得堂皇,透着招摇,打开琴盖却往往令人瞠目,那上面有灰尘,几乎没有人碰过,有的琴键都塌陷了。像那样的琴,不如只做个外壳就行了嘛,要那些琴键还有里面的钢板、琴弦岂不奢侈了?
两天前,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最近上了个当。他去一个琴行买琴,人家给他介绍了一架古老的欧洲三角古董钢琴,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连琴键都是象牙的。不贵,他说,九万元。我听了心里一沉,那种琴早就没法弹奏了,琴体里面的结构完全陈旧落伍,木头和钢板也早已变形,调琴师都拿它没办法了。还怎么弹?懂行的人告诉我,商人去欧洲买进这种琴的价格其实只有几千人民币而已。
唉!如今有钱却没有脑子的人这么多啊?不用说,朋友的这架古董钢琴又是一件摆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