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扩展
电影《赤道》作为导演梁乐民、陆剑青继《寒战》之后的全新作品,从影片本身来说,不再局限于 “港内斗争”,而是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亚洲,以世界角度来重新审视香港及整个亚洲的安全问题。电影以国际悍匪“赤道”掀起亚洲最大核危机为切入点,动员整个亚洲的反恐力量,多国势力暗中博弈。故事围绕各个国家紧密监视的神秘武器DC8展开,张学友扮演的博士和张家辉扮演的警探合力缉拿“赤道”,孰料整个行动之后还暗藏玄机。关于“赤道”的一切都是谜团,他的真实身份,他如何成为国际头号通缉犯,又是如何盗走杀伤性核武器,威胁整个亚洲的安危,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最大悬念。
叙事琐碎
当年《寒战》首映,其叙事手法就已经遭人诟病,不少影评人认为,《寒战》的叙事并没有与之匹配的流畅,汹涌的信息铺垫,却没有为观众做出足够的解释,令人摸不着头脑。这次的《赤道》延续了这样的叙事风格,或许是要分为上下两集的缘故,影片的节奏相比《寒战》舒缓了不少。导演一边调动各方线索,将故事拓展到整个东北亚,牵涉中国内地和香港、韩国、中东多方势力,还有欧美情报部门暗中搅局;一方面又用枪战、动作、阴谋、反转情节来填补节奏,快速的镜头切换乍看上去扣人心弦,但整个叙事层面的内容留白,造成观感体验的不连贯,让人看得很累。
硬伤不少
片中硬伤也不在少数,某些角色前后部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脾性,而办案人员忽高忽低的智商同样变幻莫测。例如张家辉扮演的警探在猜出“赤道”之后,居然坚持不要警队的帮助,只带着一小队人马上门验证,更是只身入室犯险,最后被勒杀,这样的情节设定不能不让人觉得无厘头。导演想营造出一种对决的紧张严肃,却用多处槽点,把影片生生逼成了一部荒诞剧。
演员方面,张学友、张家辉、王学圻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张学友,从一个敦厚善良的教授,突变为一个狡猾残忍的军火商,过程毫无违和感。而韩国的池珍熙和崔始源更像是来打酱油的。张震作为反派令人印象深刻,但相对他本身所具有的演技来说,这样的冷面杀手形象还是大材小用了。只有在亲手射杀养母的那场戏里,才能依稀窥见他多次入围金马的演绎功力。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