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晚报“夜光杯”写了一些“某某自述”,有好几位朋友问我:你现在怎么写起这类文章了,因而引出下述一点自述。
早在2006年3月,我看到一份材料,说青霉素只卖0.81元一支,厂家不愿生产,医生也无药处方。有感于此,给《人民日报》尝试写了《青霉素自述》一文,不料次日,就被《人民日报》配了漫画刊出。过了几年,我退休了,便与“夜光杯”的裴璐同志商量,是否可以写一点类似《青霉素自述》的文章,她表示欢迎。于是接连发表了《白羽鸡自述》等20余篇文章。
这些短文,均以拟人化的叙述说话,从介绍自己的名字作由头,接着介绍一点相关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文中或实话实说,或借题发挥,或触及时弊,或调侃挖苦。我以为这不过是杂文的一种,多转了几个弯子,和开门见山的时评写法稍有区别而已。我想聊备一格,作点尝试。如《医托自述》,即使是写人,也不是一个具体人的自述,而是把各种医托的表现集中起来,加以典型化,让他自说自话,自己揭露自己。
这些“自述”发表后,社会反响大体还可以,不少杂志和网络媒体给予青睐。如《白羽鸡自述》被《杂文选刊》2013年第2期、《小品文选刊》2013年第6期和《恋爱婚姻家庭》2013年第3期转载;《医托自述》被《杂文选刊》2014年第9期、《大家健康》2014年第10期和《老干部之家——家庭健康》2015年第3期及和讯新闻、凤凰资讯、西祠胡同“世象漫画”专栏转载,并入选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度中国杂文选》;《摇头丸自述》由2014年10月27日《法制天地》、《杂文选刊》2014年12期、《课外阅读》2015年第4期转载,凤凰资讯、新浪博客、法制网、网易等多家网站也由当天转载。《四鳃鲈自述》由新闻、人民网、和讯网、天津网等网站当天转载。有的出版社还建议把这些文章结集出版,但因数量不足而作罢。
“自述”发表后,许多熟悉的朋友也多给以鼓励,希望我坚持写下去。有的朋友建议我多选不会说话的事物说话,如《白羽鸡自述》中说:“这样的日子不是鸡过的”一语,就很有味道;有的朋友建议写法还要多样化,形式不要单一化,最好增强一点新闻性。这些意见,都是很中肯的,我当努力寻找好的选题,多写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