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窗口前的小方盒传来“请对我本次的服务打分”的声音,本想视而不见,转身离开,但工作人员把我叫住,一定要我作出评价。眼看着工作人员渴求的目光,又在这公众场合,我的手指不情愿地按在了“满意”键上。工作人员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而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叫号单上提醒我前面等待的人数为六人,而我居然等待了一个半小时,而办理业务只需短短的五分钟,你让我怎么满意得起来?
这样的装置我们还可以在医院挂号和收费的窗口看到。挂个号、收个费实际操作不超过三分钟,居然也要病人们作出“满意”与“不满意”的评价来,我看不出必要性来。也许,这些单位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采集一些数据,从而来评价手下员工工作的质量。或许,这满意率与职工收入之间挂着钩。但这种变味的“满意”,意义何在?
不止在这些地方。去餐馆用餐,被告知去大众点评网上此餐馆的界面点评“满意”即可获赠相应菜品,于是换来“点赞”连连;淘宝网上顾客给商品评上“中评”或“差评”就会招来谩骂与侮辱,五颗星的满意度多少是真实的评价?煽情的店主亲笔信与假货一起寄来,何为真情?何为假意?
希望得到顾客的认可,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一味追求“形式主义”,而不从自身改进上下功夫,那么,再高的满意率也无济于事。
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原本就是工作人员职责所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想顾客所想,解决顾客的实际困难,换来一声“谢谢”或者感谢的微笑,我想远比按下这个“满意”键有价值得多。而作为顾客,为了蝇头小利或顾全所谓的面子而去迎合这种变味的“满意”,到头来,或许换来的,会是更多的“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