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公共环境美化不妨多用些艺术院校资源
~~~——公共环境美化不妨多用些艺术院校资源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雕塑打造多一份“学院气”
——公共环境美化不妨多用些艺术院校资源
梁依云
■ 《雨屋》利用数字技术控制雨水的下落,当观众经过一个落雨的环境,却不会被淋湿。这些高科技装置作品都是出自艺术学院学生之手,城市雕塑又怎能错过这股主力军的力量呢?
■ 《雨》以尼龙线和玻璃制成,从天空滴落,让经过的路人从公共环境中得到诗意的享受,产生无限遐想:这是不是白娘子的杰作呢?
  ◆ 梁依云

  编者按:五月十七日,《杭州市城市雕塑专项规划》开始公示,将对雕塑题材进行梳理,公示地点在杭州市规划局和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持续到六月十七日。公示提出,要布局两个杭州市级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展现了二线城市对于公共环境建设的积极主动,这份热情也值得我们学习。

  狠下决心 城市艺术少不了细致的整体规划

  如今,杭城的大街小巷有1000多座雕塑,但能够成为城市文化标志的却不多。正因为意识到目前城市雕塑布局缺少总体构思,未能形成系统的雕塑景观框架与秩序,并且缺乏雕塑公园、雕塑阵地等特色雕塑景观载体等问题,杭州市颁布了《杭州市城市雕塑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开始公示,对杭州的城市雕塑题材进行了详细梳理,为艺术家们的雕塑创作提供设计方向和指引。

  《杭州市城市雕塑专项规划》以城市地域“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不同功能特色格局,总结了21个最具杭州文化特色和韵味的主题作为雕塑母体,集中打造以“六个城市文化雕塑景观集群”、“八个城市功能区城市文化雕塑景观组团”、“十条雕塑景观廊道”、“十三个重要城市文化雕塑景观节点”和“两个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为重心的杭州市城市雕塑景观体系。最值得一提的是,《专项规划》提出,要布局两个杭州市级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分别是城西休闲公园和钱江新城市民公园。这表明了《专项规划》所打造的公共艺术不仅是零星的雕塑布置,更有全局的规划。创建市级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无疑是城市艺术环境长远发展的开端。

  近水楼台

  抓住身边的一切资源最“接地气”

  两个公共艺术创意实践基地一个是城西休闲公园,它在汽车西站以西、天目山路以南,这个公园未来将会收藏国内外的大师作品,同时雕塑材质和表现形式也会富有变化;另外一个是钱江新城规划建设的市民公园,这个雕塑公园互动性会更强些,除了展示作品之外,还将放入一些教学、体验的内容,大家今后可以到这个公园里去学习怎么做雕塑。

  如此多的设计机会摆在眼前,无疑是对更多艺术家、设计者发出了一个信号:有好设计的不妨来杭州秀一秀。作为一座二线城市,尽管在城市规模上还不及一线城市,但杭州市大力发展城市环境艺术却很有底气。这座城市原本就拥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光是围绕着西湖,能讲的故事三天也说不完,这些无疑都会成为城市艺术的灵感。另外,位于杭州的中国美院无疑是公共雕塑建设最“近水楼台”的生力军,艺术院校的资源正适合城市公共空间这样范围广、发挥余地大的平台,他们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结合对所处城市的深入观察和解读,创作出更接地气的雕塑作品。同时,这些工作也给了艺术工作者们更多、更广泛的走出画室、教室的机会,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提升城市艺术品位,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也让艺术人才有更多机会与社会接触,可谓一举两得。

  文化打底

  以城市文化为核心打造当代新地标

  还在热映中的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2》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某打斗画面中出现了一个雕塑:两个一样的巨大蓝色人面对面向对方伸出手,两手交汇处是一个红色的门,两人仿佛照镜子一般。这个镜头一闪而过,但很多去过那里的观众通过这个雕塑,马上就认出了这是韩国江南。所谓城市标志性雕塑就是要有这样的效果,让人看到雕塑,就想到这个城市。

  一提起杭州的雕塑,老杭州人大概都会想起上世纪80年代武林广场的“八少女”。它不但是杭州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喷水池,更是当时很多杭州人的约会胜地,不少爱情故事都在这儿萌芽。不过,因为地铁建设,“八少女”已消失很久。为了让杭州能有新的公共艺术地标,如何塑造有城市特色的新作品也是这次《专项规划》着重思考的问题。尽管当代艺术有着层出不穷的表现手法,但能够历久弥新的作品一定背后有着深入的文化内涵,杭州千百年来的历史底蕴如何在现代手段中得以发挥,首先还是要从城市文化中寻找灵感。

  作为一个二线城市,能着力打造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着实令人敬佩,这说明对于城市形象打造,杭州真的很用心。相比之下,作为一线城市,上海所拥有的艺术资源更多,在公共艺术打造上也有所进步,最好还要有更系统的规划。如何利用好身边的资源,立足城市文化核心,打造独特的城市公共艺术标志,或许杭州的先行一步能给我们一些提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时政·要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
   第A13版:跨界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8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4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城市雕塑打造多一份“学院气”
多接点地气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C01城市雕塑打造多一份“学院气” 2015-06-06 2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