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在上海大剧院欣赏过王羽佳的独奏音乐会。那时她刚出名,在上海还是第一次正式亮相。演出的曲目,记得有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等,即为她精湛的技艺而倾倒。可以说,王羽佳是自郎朗以后,技术上最好的华人钢琴新秀。当时就想,如果她以后在音乐的内涵上更进一步,前景未可限量。
接下来的几年,王羽佳又几次来沪,与中外乐团合作钢琴协奏曲,大都是以技巧出名的作品,因为这样容易赢得观众。真正见功力的,应该还是独奏音乐会。6月4日,王羽佳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了她在上海的第二场独奏音乐会。
音乐会的曲目主要分两大块:肖邦和斯克里亚宾。在钢琴界,肖邦是浪漫派的代表,斯克里亚宾年轻时受肖邦的影响,后开创神秘主义的现代钢琴先河,由此可见两人的传承关系。王羽佳选择了肖邦的两部代表作:第二和第三钢琴奏鸣曲。无论是现场还是唱片,听过无数这两首奏鸣曲,王羽佳的演奏依然令我深为赞叹和陶醉,她落指敏捷,富有智性,音色多变,快速度的段落自然是她的强项,更可喜的她对抒情慢句子处理,触键曼妙,闲庭信步,静水深流,婉转自如,如《第三钢琴奏鸣曲》中第一乐章“早晨清香”似的第二主题、第三乐章冥思性的如夜曲般的独白。《第二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是考验钢琴家的经典段落,王羽佳的表现气定神闲,开始的葬礼进行曲,步履坚定,凝重紧逼,气氛达到白热化,转到中间的“遥望星空”,如久旱逢甘霖,喜极而泣,飘飘欲仙,如入无人之圣境……肖邦的音乐之美啊,被王羽佳诠释得出神入化。
音乐会上斯克里亚宾的作品,分前后两块,王羽佳在演奏他早期的作品,如《为左手而作的前奏曲》《升F小调前奏曲》《B小调幻想曲》,可以听出肖邦甚至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影子,而他晚期的《第九钢琴奏鸣曲“黑弥撒”》,则完全是斯克里亚宾独特的个人语言了,王羽佳富于其不同的色调和语气,技巧优势得到高度发挥。以王羽佳的能量,斯克里亚宾将是她以后的用武之地。
王羽佳既然以惊人的技巧扬名,她以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作为音乐会正式曲目的压轴,顺理成章。演奏前她深吸了一口气,以舍我其谁的霸气马不停蹄、一路狂飙、一气呵成!
安可三曲:李斯特根据舒伯特歌曲改编的《纺车旁的格丽卿》、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比才的《卡门》改编曲。我最喜欢第一首,有大师风范;后两首依然展现她的独门绝技,精彩之纷呈好像她有十双手在演奏。从本场音乐会可以听出,王羽佳已经从技巧走向内涵,可喜可贺!
有机会一定要听王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