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国,不是为了逃避高考
陆梓华
  用近百万的投资和长达几年的准备,为孩子换一段异国留学的经历,甚至开启异乡生活之路,究竟是否值得?昨日,本报《聚焦“洋高考”:学生拼能力,家长拼财力》的报道刊发后,在家长中引发讨论。虽然选择“洋高考”的理由不同,但是,家长们普遍认为,选择“洋高考”,并非简单地逃避高考,需要更明确的人生规划。

  如果可以更早规划

  从出国留学到如今在澳大利亚定居生活,儿子6年来的变化,让读者王先生感慨不已:“以前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出国留学之后,除了读书很辛苦之外,大到找房子、找工作,小到烧饭、修理家电,样样都要自己来。”王先生觉得,儿子留学的成本确实如本报报道中所言,差不多花费近100万元,但这个选择仍然是正确的,有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

  不过,他坦言,儿子的准备还是仓促了一些。儿子是在国内读完一年大学后,看着身边好友都纷纷出国,才跟着动起出国的念头,读起雅思,多少还是有些跟风,由于国内学习经历并不被国外高校认可,从国外仍要从大一读起,等于浪费了一年时间。王先生觉得,留学规划还是要趁早,可以少走弯路。

  了解孩子“短板”在哪

  在考量了各学科成绩后,初三女孩小美也最终选择就读国际课程。小美妈妈说,女儿各科成绩均衡,没有特别优势,也没有特别“短板”,唯有英语成绩还算优秀。但是,高考改革后,英语可以考两次,可能女儿在考试中也不能占到很大优势。她帮女儿搜集了几所国内高中和国际课程的介绍,在进行自己比对分析后,女儿决定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就读国际课程闯一闯。

  陈女士的女儿去年从一所公办小学毕业后,考入本市一所民办中学就读IB课程。“一方面是觉得不想全家人一起经受一次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觉得国际课程的内容更能够培养女儿跨学科的能力。”陈女士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有其优势,女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很扎实,在这个基础上,她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不必为了应试将精力花在机械操练上。陈女士说,由于国际课程全英语上课,自己想辅导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逼着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学会为自己负责。例如,前不久,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以一个历史场景为封面,设计一盘CD,选好音乐。一个星期的作业,女儿由于时间安排不当,到最后一天赶工到凌晨。在作业反思中,女儿意识到,自己的时间管理还需要加强。陈女士觉得,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国际课程最吸引她的地方。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 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出国,不是为了逃避高考
读者见解
你心中有哪些“坚硬和柔软”
上周“全民阅读”获奖名单
新民调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A11出国,不是为了逃避高考 2015-06-09 2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