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报2015年6月7日的A3版在“气笛响起 祈祷遇难者安息”一文中,在文章第四行到第五行的“节哀顺便”,应该是“节哀顺变”。
——读者 仲维善
“母子”怎会变“父子”
6月7日贵报C4版《房屋买卖还是赠送 父子双方各执一词》一文,说的是家住本市闸北区的王阿姨和小儿子为了一套房屋究竟是赠送还是买卖而发生诉讼的事情,这是发生在母子双方的纠纷,文中只字未提到父亲。然而标题中母子却变成了“父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免令人纳闷。
——读者 孙德明
“铁华车”应是“铁滑车”
贵报2015年6月5日A30版夜光杯上的《听戏的忌讳》,读后启发很大,现实生活确实如此,不注意,就会犯大忌。但是,文章中的“坚决不许演他被铁华车压死的戏”,该处的“华”字应该为“滑”字,出处可参阅《说岳全传》。
——读者 王东成
“权仗”应是“权杖”
6月5日贵报B2版《穿越美国“后院”的功勋飞行员》一文导语中,作者这样写道:“被誉为‘大国权仗’的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展示国防实力,震慑潜在对手的重要工具。”上述“权仗”应是“权杖”。
“权杖”,象征王权和皇权的用具。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因其威力大、性能优越而占据世界轰炸机的王者地位,令潜在对手感到震慑,所以被誉为“大国权杖”。
——读者 孙德明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您可拨打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