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体的语言
周云龙
  周云龙

  天气预报怎么报?这可能是个小问题,但是个有趣的问题。

  一位朋友听天气预报:“最近两天,这股强弩之末的冷空气……”朋友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是让“强弩之末”给吓住了,有感而发“微”:“这股强弩之末的冷空气”,有多少人能听懂?天气预报应用广播语言,不必卖弄书面语言!

  天气预报,寥寥数语,传播者语态的选择,应该有“用户思维”,应该更多站在接受者的角度。

  天气预报要说大白话,其他节目呢?那天看节目,主持人在一档新闻评论节目的片尾,义正词严地点评:树这样的平民英雄,推这样的凡人善举,就是为了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引导大家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不标注字幕,这样的大“官话”,几人爱听?

  再比如,一谈到创业话题,电视解说里常常就会出现“筚路蓝缕”一词。这成语几人会写?几人能懂?节目的编辑和主持人,为什么不能顺手或者顺嘴将相关的文字报道“翻译”成大白话,转换成各年龄段受众都可以听得懂的话呢?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可以使用一些谐音化、缩略式、杂交式等网络用语;而在公共平台上,尤其是传统媒体上,积聚着大量中老年受众。我们只要发出声音,就要记住话筒前、镜头前都有谁?自己在跟谁说话?

  崔永元曾不客气地抨击过,“请看VCR”,什么叫VCR?不就是个短片?“现在请看我们第二注入点传来的消息”,什么叫“第二注入点”?你说这个干嘛呢?这是专业术语,不要跟观众玩捉迷藏。

  在媒体圈集体有意识地热议“互联网+”的时候,我想不识时务地插一句,不要急,先立足传统媒体的平台,好好了解一下受众,选择你合适的语态。最简单的受众意识,翻译一下就是“用户思维”,其实,也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2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
谢谢侬,上海
悲伤的钢琴
在挪威拿驾照
呼吸雨滴
媒体的语言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圆梦圣彼得堡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媒体的语言 2015-06-18 2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