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环保制度因有效执行而有公信力
单士兵
  单士兵

  环保执法终于“动真格”了,因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存在突出问题,日前,环保部开出多项罚单,公开处罚4个地级市及27家企业,涉及多家央企。其中,河北秦皇岛、辽宁营口、湖南张家界、山东滨州以及两企业被区域限批,25家企业被挂牌督办。

  制度因为得到有效执行而拥有公信力。对地级市亮剑,把鞭子抽向央企,并以暂停审批相关建设项目作为重罚手段,如果整改不到位,相关责任人就要被监察部门问责——环保部如此执法“很给力”,也让法律真正释放了应有威力。

  长久以来,一说起环保执法,很多人都是一声长叹,无奈摇头。原因很简单:这些年尽管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层出不穷,但在现实生活往往成为一纸空文,难以落地。甚至,今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之后,很多地方的环保执法还是无法向公众交出满意答卷。

  环保执法必须“动真格”,才能正气凛然。让法律敢于向权力亮剑,敢于对既得利益说不,这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是还原公平正义的需要。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还形象地说,“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现在,随着新环保法出台,随着各项配套制度法规逐步完善,当环保从立法层面日趋体系化、完善化,就必须通过有效执法真正展现其“钢牙利齿”的一面了。

  事实上,此次环保部亮剑,是严格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精神,根据各地具体落实情况做出的处罚。这样的依法开出罚单,现在被视为迈出了环保执法的重要一步,但本身也在反证过去环保执法的不力。值得一提的是,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说,经核实,仍有少数地方和企业在总量减排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这也说明,只有让动真格的环保执法真正常态化,做到不留漏洞、不留盲区,环保执法才能赢得更大的制度公信力。

  环保执法要彻底走出“执法偏软,不作为”的弊端,就绝不能再让“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样的怪现象存在于现实中了;一些地方领导也不能再守着错误的政绩观,处理不好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了;必须彻底斩断环境污染背后的那条坚固利益链,对一些权力和资本勾结破态生态环保的行为做到真正的“零容忍”了。只有动真格的环保执法才能彰显制度价值,释放更大威力,让法律成为保护环境的“杀手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0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2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
环保制度因有效执行而有公信力
一年一遇?
央企反腐要铲除“个人化”
我的学校去哪儿了
拖车
“慢城”,你准备好了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环保制度因有效执行而有公信力 2015-06-18 2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