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融合传统水墨诗情与现代种植画意,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旅游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申城“后花园”。
休闲旅游喜迎客
阡陌交通,水田纵横,丰茂的茭叶丛宛如青纱绿帐,不时有白鹭水鸟低飞掠过……沿沈砖公路转入沈太路,张马村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一条1150米的生态长廊紧随其后,波斯菊在脚边缤纷绽放,临街楼舍小巧精致,绿篱菜园诉说着最质朴的乡情。
笔直前行,人声逐渐熙攘起来,原来是占地400亩的寻梦园香草农场,这座号称“东方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公园,在上海已经有些名气。手持自拍杆的小情侣、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嬉闹谈笑的闺蜜好友,徜徉在深浅渐进的紫色花海中。
时尚而生态,张马村内没有任何工业和房地产项目,而是聚焦高价值的乡村旅游。今年,村里引进了玫瑰花种植,美化农家庭院,打造乡村民宿。赠人花海美景的同时,张马村也留下休闲经济的余香。
绿色种植结硕果
寻梦园、蓝莓园、农情园和太阳岛,“三园一岛”形成张马村农业旅游新格局。
六月正值蓝莓成熟,走进浦江蓝种植园,满眼娇嫩欲滴的鲜果,散发沁人心脾的甜香。肥沃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张马村的先天优势为引种和栽培“外来客”创造条件。
“水清土肥是生长之源。”55岁的基地负责人吴晓春是农学教授,潜心钻研引种入沪。目前,他已在园区内引入蓝莓、红树莓、日本石榴等七大类近百种果品。
先天健康,后天培育同样重要。吴晓春推崇自然农法,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以菌治虫、以蜂治虫。营养安全换来口碑宣传,不仅鲜果销量逐年递增,每到周末节假,体验采摘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坚持生态种植,成为张马村的农业主线。与蓝莓园一街之隔,“泖塔农情园”也迎来蔬果飘香。
生态保护传佳话
小桥流水,人家炊烟,漫步张马村,宛若置身江南水墨画卷。泖河,正是这座美丽乡村的母亲河,陆龟蒙、宋庠、董其昌等历代大家慕名来游,吟咏不绝。千年泖塔既是佛塔,又为灯塔,远近闻名,而田山歌、摇快船等农耕文化载体则延传至今。
今天的泖河沿岸,是500亩的水源涵养林,池杉、香樟、女贞、木莲绿树成荫,也是村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更让人惊喜的是,野生动物保护区正在筹建,虎纹蛙、鸷鸟等濒危的物种,竟能在这里觅得芳踪。
村民生活在美景中,也收获在美景中。目前,张马村正筹划在此设立野生动物栖息地,真正保护这一方水土。
古镇今昔,传统与现代交融,美丽的原生态风情,一如这水乡的母亲河,源远而流长。
本报记者 范洁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