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传统建筑最奇特的是狭窄的门。门上繁复的线条和层层叠叠的雕花工艺让人惊叹。导游说,窄门在皇宫、庙宇和老房子中很常见。印尼人认为恶魔身躯魁梧,而窄门可以将高大的魔鬼拒之门外。还有另一种说法,窄小的门只容一个人通过,无法蜂拥而入,为的是培养人的耐心。在一个发展至上的时代,耐心诚然是一种久违了的美德。讲究一点的宅第,窄门后面还有一道屏风似的矮墙,据说是为了挡挡煞气,进了门以后必须绕道而行。巴厘岛神庙前的“善恶门”造型也很独特:四方形的围墙,门由中间分为两半,样子像被劈开的小山。相传当年巴厘大神为了大众出行方便,将挡在前面的大山劈为两半,被劈开的山向两边移开,变成一道门。据说倘若邪灵经过,门会重新合拢将邪灵夹住。
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海岛上的印尼人,不乏创造力与想象力,对色彩的运用更是大胆。到雅加达时恰逢亚非会议召开,市中心主干道的绿化带上插满高大的彩旗。傍晚一场雨后,从汽车的车窗里看出去,那些旗帜就像吸饱了雨水的艳丽花朵,让我联想到传说中的五行旗,杏黄莲青法力无边。在巴厘岛的山中湖,看见一位给庙里的柱子描彩绘的中年男子,头戴黑地飞金的天堂帽,桃红色衬衫,裹裙藏青色的底子上,织着深红的花朵和飞鸟图案,腰间系一条淡绿腰带。这样浓稠鲜亮的色彩,现代都市男子恐怕没有勇气披挂上身,而在阳光亮烈,绿荫覆盖的岛屿上却异常好看。这里的人相信艺术是通向神明的道路,在一个天然艺术馆里,没有人会抱怨色彩太丰富。
雅加达的国中女生裹白头巾,身着白衣蓝裙。我们去参观的一所国际中学的校服,则是T恤西短,外罩彩色格子的马甲。看他们的宣传短片,孩子们合力把一棵棵树苗从地里挖出,移往别处栽种。两根竹竿一卷尼龙绳,他们麻利地捆成一个简易担架,抬起受伤的小伙伴。这些片段比在实验室或者拿奖牌的画面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