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会最近吃了一顿高档潮菜。蚝仔烙换别处也就是38元,这里要68元。幸好,有个特价汤羹,是护国菜,20元/位,那就一人来一份。上来时,一小碗浓稠的绿,翡翠似的,上面点缀着一撮炸蒜蓉。果然味道很好。乱八说,这个量也就是一杯咖啡的量,不便宜呢,不就是菜叶打成蓉状吗,我们回家仿做吧。
周末在家,买了一把最新鲜的菠菜,洗净,放入煮沸的矿泉水里灼一下。然后,我把菠菜连同灼菜的矿泉水,倒入厨房神器——搅拌机里,再放盐、黑胡椒粉、鸡精及两滴麻油,开始搅拌。一分钟不到,一碗碧翠的汤羹即成。喝一口,也是美味无比。啊,我一激动,正想宣布,护国菜我能做!
且慢,让我看看正宗潮菜里的护国菜吧。这样,我翻开《靠海吃海》这本潮菜书。一看就崩溃了,原来还差十万里!护国菜的制作无比繁琐,尽管它的原料只是番薯叶。番薯很贱,山坡旱地、海边沙田都能活,不争地还要产量大。
何谓护国?这里面有个掌故:公元1278年,为避元兵,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逃到潮州,寄居在一座古寺里。当时战乱,寺里早就断粮,幸得僧人还留着一块番薯地,于是他们采摘了新鲜的番薯叶子,弃梗再除苦味,制成汤肴。那赵昺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饥饿之际,吃到一碗碧绿的汤羹,软滑鲜香,感觉它美味超乎寻常,急问这是什么。僧人答是番薯叶。少帝感念僧人在无米无菜之际,还忠心于大宋,做出这样一锅汤肴,于是给这番薯叶汤赐封一个美名,叫护国菜。
从宋末至今,护国菜一直进化提升,如今已进入上等菜肴行列。做它大费周章:先要把番薯叶的筋络洗净,再用碱水浸泡,把它泡软再压干,以清除它的苦涩之味。之后切横刀,起油锅爆炒,炒香,配上北菇、火腿蓉,加入老鸡汤慢慢煨制。煨至番薯叶绵烂时,用打蛋器把叶子打成蓉状,加入草菇粒,调味才成。从前,这个汤羹油量很重,上席时热汤滚烫,表面却看不出来,因为有一层厚油封着汤面。孩子们抢吃,一下就把嘴唇烫成猪嘴状。现在倡导健康,油量稍减。而且,新版的护国菜已不局限于番薯叶,可采用菠菜等绿叶多的青菜,不涩且更软滑。
跟它相比,我这碗伪护国菜,可能输在味道上。但在低油高纤及维生素的保持上,我想,我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