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饿了,用手机刷一下附近饭店的热门排行;要买书了,点开网站直奔“本月热销榜单”;出发旅游,不自觉地搜索一下十大最美景点……
对要获取的事物或要抵达的目的地不熟悉时,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参照“排行榜”。人们为什么喜欢排行榜?因为榜单把你要找的话题归到已有的范畴和分类体系,它涉及两个影响力“武器”,一是社会认同,二是权威。
不管你信不信,采取一种行为的人越多,我们就越会觉得这种行为正确,这就是常说的“从众”;服从权威也是人类进化出来走捷径的一种方式。尽管不是所有排行榜都由专家研究得出,但上百万人的共同选择是不是一种更权威的认证呢?
更重要的是,排行榜营造了一种轻松的体验,把你从信息的海洋中解放了出来。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没有什么比快速作出选择更爽的事了。
国人向来有排行榜情结,这并非坏事,但也不该过分依赖。不久前,国际著名教育评级机构QS、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先后发布新一期的大学排名,引起强烈关注。且不说你是否认同其排名依据,事实上,学校排名历来都是常排常新,搞排名的机构多如牛毛,看看就好,不用计较。多年前,曾曝出过有学校拿金钱换排名的丑闻,利益链条清晰可见。难怪有人说,排行榜是人类营销史上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几天前,武汉媒体报道,小学生中流传着一份“辣妈排行榜”,孩子们私下根据出席家长会的妈妈谁时髦、谁漂亮排出一个榜单,有的妈妈甚至因为个子矮,被孩子“勒令禁止”参加家长会。处在中下游的妈妈“知耻而后勇”,花大钱买衣服、做美容,力争挽回颜面……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孩子热衷于各类排名,家长却未给其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价值观产生偏差在所难免。
我想起多年来一直盘踞大学排行榜“前排位置”的某大学曾表态,对排名不予置评,只是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事。我为这种态度点赞,不管是身在榜单中还是围观榜单时,摆正位置、保持理性永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