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这句某品牌点读机的广告语与广告中的天真小女孩,令很多电视观众记忆犹新。
前昨两天,一个帖子在微博微信上不断转发:“点读机女孩今年高考成绩出来了,成绩才403,连本科线都没过”,大家纷纷围观,都“不怀好意”地坐等点读机破产。但辟谣信息很快出来:这只是一个段子。广告女孩高君雨今年才14岁,在广州某学校读初二,离高考还早着呢。
谣言为何会煞有介事地出炉?网上查一下,可以发现关于“点读机女孩”最早的信息出现在2013年7月,媒体刊发了女孩长大后的照片与当年对比,也算一种博眼球的方式。当时就有网友评论:“你要是考不上个清华北大,多对不起那句广告语啊!”
可能是这句评论让人“脑洞大开”,当年11月就有谣言被炮制出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近照曝光,学习成绩一塌糊涂。”2014年9月,又被翻出来炒了一波。今年高考放榜,微博、微信营销大号们依然没有放过这个“好题材”。
类似的谣言近年来很多。比如近3年,每年高考都会出现的“白娅倩丢准考证”事件,又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抢小孩谣言,其目的大同小异,不是博点击转发,就是诈骗钱财。
有人曾总结过微信三大谣言:致癌、养生、丢小孩。这些谣言主题看似广泛,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其中,最多的是关于人身安全,其次是食品安全,排名第三的是治病养生。出于生存本能,这些话题会引发大家的好奇,很容易出现高点击和高转发。
比如抢孩子的谣言,很多网友会认为,自己的转发也算是一份贡献,即使是假的,也没什么损害,“万一是真的呢?”很少有人会去评估其社会影响,对警力资源的浪费和对社会造成的恐慌。
谣言大行其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网络上,人人都喜欢当转发者,很少去当求证者。很多谣言要识破其实不难,因为它们大多是老帖,是“填空式”的谣言,变化的只是时间、地点,只要用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一下,一切就会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