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引题是“昨天,交通运输部公布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1571.1亿元,比2013年翻了约2.4倍。”“数据显示,25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仅安徽、广东、浙江上海四地出现盈余。”
贵报记者、编辑汇集了几方面观点。值得深思的是,一些有关部门及专家的观点是“亏损难免的,合理的”,而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笔者感到一针见血,该观点认为:“不知道这些数目(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经不经得起细算,真的全是投资和运营亏损吗?敢把所有项目费用细节报表公开吗?”
我认为,所有项目费用值得细算,来个公开所有项目费用细节报表,看一看究竟是“大窟窿”,还是大漏洞?
同样是公路收费,同样有还贷、养护、运营、税费等支出,为什么有的省份有盈余,而有的省份公路收费年年收,竟然年年亏损,甚至越收亏损越大?
且不说有没有贪污形迹,就是查查这些收费有没有私设小金库,有没有作为“福利”私分,有没有被地方有关部门截留,还是很有必要的。
究竟是“大窟窿”,还是大漏洞,我认为应该有相关的跟踪报道。
——读者 范永林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
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