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到病入骨髓再刮骨疗毒
潘高峰 程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昨天这一消息刚刚出炉,央视新闻晚间就报道了山东临沂铁腕治污致6万人失业的消息。据此前临沂银监部门统计,因为治理污染,临沂市3000亿贷款中,共有1000多亿资金出现违约,整个城市数年内很难获得新增贷款。

  环境保护与黎民生计之间的矛盾究竟如何调节?重压之下的污染大户,应当如何承受转型阵痛?

  “开始第一个月,我们以为还能开起来,一个多月一看政府的态度,就没有希望了,现在只留了一部分员工,相当于看看厂子,我们企业员工有八千多人,等于失业了。”

  ——山东省临沂市某钢厂高管王先生表示。

  “如果再不开工,我们将要起诉政府,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

  ——当地有利益受损的企业老总,手里拿着当年招商引资时政府承诺解决手续问题的合同表示。

  “57家停产企业加上400多家限期整改的企业,税收总量占到全市工业税收的40%,去年,全市的财政工业税收是260亿,40%就是100亿左右。以400多家企业平均投入2000万环保设备资金,年底要17%增值税抵扣共为17亿,对地方财政影响太大了。”

  ——临沂当地一位副县长就此算了一笔账。

  “民警着便装在高发案区加强抓捕。”

  ——临沂罗庄区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透露,随着失业人口增多,当地犯罪率出现上升迹象。

  “现在部分企业是在停产整治,并不是传说所谓的停产。部分企业已经达到整改要求开始复工了,这个所谓的失业人数,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慢慢地减少。”

  ——山东省临沂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凌绫表示。

  “现在临沂市政府要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们采取了史上最严格的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采取的话,确确实实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最应该可怜的是这些下岗职工,或者失去工作的职工;对于那些污染企业来说,我觉得没有任何可以同情他们,或者他们是违规出生的,或者现在还在违规排污,对这样的企业,从现在《环保法》的要求上来说,怎么处理都不过分。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间,就要兼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首先是公众的健康,其次的话,我们要对失业的这些群体要有社会保障制度。而对于非法排污的企业,我们确实应该保持高压的态势进行打击。”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

  “今天的临沂,是很多历史欠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而其中的代价其实不必非要等到经历过才懂。临沂在那儿可为鉴,不要到病入骨髓再刮骨疗毒。全新的画风,不是没有可能。”

  “过去这些企业是顶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光环被‘请’入临沂的,然而,约谈之后却成了临沂不得不刮去的‘剧毒’。被关停的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害者的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只字不提。此一时彼一时。当健康活着都成为奢望时,企业还能指望对环境违法行为网开一面么?兵临城下了,还拿生死开玩笑,这么虐身又虐心的戏码,谁敢唱主角。”

  ——环保部官方微信“微言环保”昨就临沂治污发表《临沂之痛》的文章。

  本栏编辑 潘高峰 程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宣誓,以宪法的名义
声音·八方
不要到病入骨髓再刮骨疗毒
新民晚报时政新闻A03不要到病入骨髓再刮骨疗毒 2015-07-03 2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