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给劳动者“恒温”的法律保护
舒锐
  入伏以来,我国多地进入高温天气,民众戏称开启“烧烤模式”。尽管国家早有关于高温津贴的相关规定,但许多地方仍有不少人称“没领到”,还有的单位用绿豆汤、饮料等偷梁换柱,引发热议。

  保障劳动者高温下的健康权,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职责。骄阳肆虐之下,如何使劳动权利处于“恒温状态”,则是相关法律的应有担当。

  据报道,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已出台高温津贴标准,还有不少省级政府出台了具有严格法律效力及惩罚依据的政府规章。当然,也有一些地方仅仅只是出台了“红头文件”予以贯彻。而之所以落实不到位,一条具体原因是,各地一般规定了限期改正的法定前置程序。只有逾期未改正的,才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加上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不敢举报、主动执法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落实规定只能靠用人单位的自觉,违规、违法侥幸心理越来越严重。不得不说,普遍性违法与稀有性惩处并存的现状,侵蚀了高温津贴制度所确立的劳动者权利。

  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评价、肯定、惩戒,还在于对人们未来的行为进行指引。如果让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却能获益,这将是法治的致命之伤,是对法治运行机制的颠覆。如果说违法可以获利是一种传染病,让违法者失利无疑就是疫苗。

  有必要将支付高温津贴上升为高位阶的普遍性法定义务,并制定出更具专门性、明确性、保障有力的法律实施细则,从而推动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方面下狠招、出实招,将高温下的劳动权利置于法律的恒温保护之下。(舒锐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互动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27版:生态上海·金山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悠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15版:大购网专版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注胶虾”拷问监管执行力
头顶的星空
别人的失误
给劳动者“恒温”的法律保护
“熊”脾气
“由商入仕”与“官员下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给劳动者“恒温”的法律保护 2015-07-16 2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