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吃绿色蔬菜、吃粗粮等健康生活方式一直被倡导,但在中国肠癌的发病率却在持续上升。根据专家估计,未来的十年间,中国的肠癌年均增长率将会到达7%的惊人增速。当下正值夏季,如何保护胃肠系统和预防肠胃疾病是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乐飞博士和市民们分享了肠癌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据今年4月公布的本市最新癌情监测结果显示,去年上海市诊断新发癌症病例5.9万例,平均诊断年龄约65岁。本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其中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乐飞医生指出,根据统计数据,肠癌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增速尤其惊人,许多疾病因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乐飞解释,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与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包括多肉食、少谷物、少蔬果、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的不合理膳食习惯,身体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不足,超重肥胖增多等因素。
除了饮食习惯,肠癌的另一大“杀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下不少白领一天的生活沿着这样一个轨迹:早晨7点,挤着地铁一路晃到公司——没有运动;到了办公室,朝九晚五,格子间里,电脑面前,一坐一整天——依然没有运动;好容易熬到下班,在家里一边吃着外卖的啤酒炸鸡,一边坐在电脑面前追剧,一坐就熬到后半夜——还是没有运动;追完剧,关上电脑,还要再玩会儿手机,才会恋恋不舍地睡去,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在12点之前睡着是什么时候了……在乐飞看来,这种严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肠道蠕动减弱,不能及时排出粪便,有害代谢物得以长时间反复刺激肠道上皮,成为肠癌发病的主要帮凶。
早期识别
“便便”和医生
早期肠癌的危险信号可以由“便便”发出。乐飞指出,所谓“排便习惯的改变”就是不明原因地出现的慢性便秘、慢性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慢性排便带血之类的情况。当发现自己的便便“不按常理出牌”时,尽快向医生咨询。关于肠癌的检查方法,乐飞提到“三个一”:一个化验、一根镜子、一个手指。一个化验是指粪便隐血试验。据了解,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2011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列为市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2014年底,已为178万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提供相关服务,累计发现34万名大肠癌高危对象,已有9.3万名居民前往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累计检查出2103例大肠癌,检出率超过189/10万,其中早期48%,是自然发病状态下的4倍。此外,累计检出大肠的癌前期病变1.8万多例,检出率达到2003/10万。
化验检查呈阳性的人群,可进入下一环节——一根镜子的检查。乐飞介绍到,一根柔软的肠镜可以检查全部范围的大肠,在直视下,让病变无处遁形。早期病变还可以在肠镜下就得到治疗,检查、治疗同步完成。目前“化验+肠镜”的组合是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策略。肠镜虽好,但在检查低位直肠特别是靠近肛门的这部分大肠时,由于肠镜充气的外泄,效果常常欠佳。
最好预防
管住嘴 迈开腿
针对上述肠癌的两大诱因,想要主动预防肠癌,乐飞给出建议:“市六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提出用来宣传预防糖尿病的诀窍‘管住嘴,迈开腿’,用在肠癌的预防时同样适用。”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是一种结构合理的金字塔,乐飞医生解释:“以富含纤维素的谷物和粗粮为提供能量的基础,继而辅以动物的肉、蛋、奶来提供蛋白质,同时摄入足量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再辅以少量的精细食物。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抵御肠癌最有力的武器。”
对于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乐飞建议选择游泳作为健身项目,不仅对脊柱健康有不少的好处,适当运动对肠道健康亦有帮助。不过,多大的运动量比较合适?乐医生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推荐给出建议——心率不超过130次/分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进行3次最为合适。他幽默地说:“这个强度是以保持健康为目的,并不能给你带来人鱼线或者马甲线哦。”
实习生 张冰驰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