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一则软性新闻轰动了美国大学:哈佛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人皮书!
用人皮做书中国史无所载。而在欧美,却有传统。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时有声闻。据载在欧洲中世纪始有此传统,人皮书的目的是为了惩戒或纪念。据说制作时的人皮来源大约有三:取于无人认领的尸身;用高价买于穷人及死刑犯;死者自愿捐赠。
英国摩塞斯堂博物馆内,收藏着一本人皮书。书的内容是介绍英国1827年某25岁的富裕农民威廉·葛达杀死了大他一岁的情人。封面的人皮就属于该谋杀犯。这本书记载的是他的犯罪实录,用意显然是为了惩戒。而美国波士顿图书馆也藏有一本1837年版的人皮书人物传记,这本传记的主角是当时著名的大盗乔治·沃尔顿。他在被捕执行死刑后被割下皮肤,用来包装这本传记的封面。事后,当地政府把这本书送给了一名曾经遭他抢劫的受害者,以表示对他的赔偿。
第二类,据说在美国费城一所医学院的图书馆里,收藏着由医学家约翰·斯托克顿·霍夫亲自装订的人皮书。据说,当年霍夫诊断出奇特病例,征得病人的同意在其去世后用其皮肤装订了3本书籍。医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那些为医学研究作出贡献的人。
此外还有捐赠类的。比较有名的有法国某伯爵夫人的人皮书。据说这位夫人生前非常喜欢法国的天文学家、诗人卡米尔·弗拉马利翁博士的诗集《空中的土地》。她在临死前立下遗嘱,要在死后用她肩上的皮装订这本书。这本书的封皮烫有这样几个法文金字:“遵照一位女士的心愿,用她的皮肤装订而成。1882年”。
哈佛大学最近发现的人皮书是19世纪法国人阿尔塞恩·乌萨伊的《灵魂的命运》。据说这是哈佛大学首次发现人皮书。此前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医学院图书馆发现过类似书籍,但后来被证实为羊皮书。这次面临的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哈佛的研究人员对此当然相当慎重。为确认该书封面制作时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其中的蛋白质,确认来自于灵长类动物。对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后,他们确认这是一块人类的皮肤。
资料称,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人皮书的数量有100册左右,主要收藏在一些欧美国家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中,但可能多为私人收藏,为世人所知的并不多。
人皮书,说来很厉怖,但在远古和部落时代并不鲜见;只是部落人不读书,他们把猎获的人皮和头颅、骸骨放到自己图腾柱上。图腾柱是他们的族谱和家谱,是广义的“书”。中国进入文明时代较早,在成文史上鲜有这样的记载。但是作为狂热的毁身、自残一类的风俗,在汉文化中仍然有遗存。记得在普陀山观音庙前,笔者就见到古时地方官立下的巨碑明文禁止信众燃烧自己手指祭神。这大概可以被看成是人皮书现象的一种变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