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街坊邻居为尺寸之利争得“面红耳赤”,迟迟签不了字,毛登华心急如焚。他主动找到嘉兴旧改分指挥部:“我来做你们的志愿者吧!”从那时开始,一辆电瓶车便时常穿梭在弄堂小巷。这是毛登华为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特地购置的。看着进进出出、满头大汗的毛登华,旧改工作人员打趣说:“毛师傅,你这是‘私车公用’啊!”
一名旧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居民抵触情绪很严重,我们连门都敲不开。”遇到棘手问题,工作人员求助毛登华时,他总是二话不说,骑着“小电驴”嗖地消失在小巷中。一户居民因为家庭内部意见不一,一直没有签约,毛登华得知户主的妻子生病住院,便买了水果多次上医院看望。“我们都是一家人,家人之间千万不要锱铢必较。”毛登华不仅现身说法,还帮邻居分析政策,对方被他的真诚打动,落笔签了字。
至少有10户居民在毛登华直接或间接的努力下,顺利签下协议。两个地块正式签约启动仅仅8天,就双双达到85%的签约率。“毛师傅和他的电瓶车都是‘功臣’!”居委会主任周佩铭拍拍毛师傅的肩膀说。
通讯员 沈春琛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