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完成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难度较大,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和经济风险都在加大,突出的经济风险包括较大的通货紧缩风险、地方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国际收支风险、汇率风险和国际资本外逃风险,从而政策需要十分谨慎应对。
上海财大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黄晓东代表团队介绍,报告基于官方数据的基准预测,今年三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将分别为6.6%和6.8%,全年增速则预计为6.85%。如果对宏观经济环境作乐观预计,如“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开展,预计带动下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投资和政府支出增速各上调2%,全年增长率也仅6.95%;如作悲观预计,如一旦美联储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即便仅考虑由此所引起的新兴国家对我国下半年出口需求降低15%,同时忽略可能更严重的由于国际游资特别是热钱出逃所引起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等因素,年度GDP增速将下滑至6.7%。
从长远看,中国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经济增速,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释放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发展驱动方式的改变实现。课题组经过测度发现,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没有出现大幅下滑,5到8年内有望继续保持在7%以上。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发展的逻辑与治理的逻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效应都是短期的,治标不治本;政府工作焦点不应太关注短期经济的起伏,而应深入进行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治理边界的制度性和结构性改革,鼓励经济上的自由选择和竞争,消除不利于企业创业创新和挤压民营经济的制度性障碍。报告认为,当前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的改革,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