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个电话中,有市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事事要关心,第一时间转达给有关部门;365天、24个小时,“骂声、闹声、埋怨声”,声声都入耳,还需耐心做好安抚解释。从2006年起至今,12319热线成为“夏令热线”的主要载体,更构建起了市民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的绿色通道。在每年的第三方测评中,市民满意度均在80以上。
台风天接通率更高
7月10日,今年“夏令热线”开通的第三天,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为应对台风可能带来的话务量激增情况,话务区班组发布台风期间临时加班,一时间,许多咨询员纷纷报名,主动要求加班。
第二天,受台风“灿鸿”风暴圈影响,本市普降暴雨,风量增大,有些未被安排加班的咨询员由于担心电话量暴增,市民的应急求助电话无法第一时间接通,也冒着大风暴雨赶至单位加班。看到不断攀升的来电量,大家还来不及喘口气,立刻加入到接电的行列中。当天的来电量达2265个,比平时双休日上升了33%。但由于大家的积极参与,有效缓解了当天的接电压力,接通率达96.6%,甚至比平时高出3个百分点。
“夏令热线”期间,是12319热线一年中话务量最多的季节,期间每一位咨询员的上班时间与平时相比多了近10个小时,日均接电量比平时多出七成。根据12319热线的统计,2006-2014年的“夏令热线”期间,热线共接入市民来电71.1万个,接通59万个,接通率82.9%。受理市民诉求56.3万件,来电反馈率达97.1%。
耐心倾听是基本功
来电数量多,考验的是坚守岗位的信念;遇到市民的不理解,耗费的则是心血和耐心。
一位90后的咨询员曾在凌晨3时接到市民关于夜间施工噪音的诉求,通话中诉求人反复说:“反正我被噪音吵得睡不着,我们就一起耗时间吧!”面对这样的对话,虽然很无奈,但咨询员一遍又一遍解释,最终取得了对方理解。刚挂断,下一个电话铃声又响起,这位咨询员依旧面带微笑,按下通话键:“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已在热线咨询员岗位工作了10年的俞琳,是12319热线名不虚传的 “接电大王”。10年来,她接听市民来电近11万个,是12319热线之最;月接听来电1700个,超出规定标准的70%。“我多接听一个,就会少一个排队等候的电话。”即便如此,说起接电过程中最大的压力和挑战,她眼里泛着泪花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
俞琳生活中是个急性子,2010年做了甲状腺手术后比以前更容易上火,但在工作中却常常要“咬着牙一忍再忍”。有一次,诉求人王某投诉出租车绕路,但由于提供的信息不全,按照处理部门的规定,不予受理,可无论怎样解释,诉求人始终不依不饶,还口出脏话。“有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两头都受气。但是,谁让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要有两面性。”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