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大毒枭、锡那罗亚集团首领“矮子”古斯曼日前再度上演越狱戏码,让全球相关机构、媒体和民众大跌眼镜、担忧不已,而墨西哥民众对此表现出的淡定和自嘲精神也让外界咂舌。
可惜的是,这种“淡定”并不来自乐观的心态和对政府的信任,而是来自更深层次的绝望和无奈:有没有古斯曼,生活毫无区别。
贩毒“江湖”错综复杂
墨西哥当然并不是只有古斯曼一个毒枭,也不是只有锡那罗亚一个贩毒集团。
5月初,黑帮封锁了墨西哥第四大州哈利斯科州29个地市。他们持械封路,焚烧破坏沿路加油站、车辆、银行,甚至攻击军方直升机导致其紧急迫降,造成人员伤亡。在这场诡异的“封州”事件中,有1名警员、1名贩毒集团成员和13名军人失去生命。一时间,包括该州首府、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和著名旅游胜地巴亚尔塔港在内的整个哈州南部全部笼罩在暴力阴影下,美国政府发布公告警示公民不要前往哈里斯科旅行,墨西哥政府拉响了公共安全“红色警报”。
而这一切仅仅是墨西哥新生代贩毒集团“哈利斯科新一代”不满政府逮捕了10名该集团成员而策划的报复行为。拥有如此势力庞大的犯罪集团,就是墨西哥许多地区的治安现状。但在墨西哥之外的普通民众,却连知道这些集团名字的人都非常有限。
墨西哥有着不计其数的贩毒集团,依照人员组成和经营模式,可以简单分成三类:
一、控制多个州和国际贩毒渠道的贩毒卡特尔。这些组织成员众多、目标明确,贩毒、洗钱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为缉毒和抓捕制造了许多麻烦。同时由于犯罪行为波及的国家多,这些组织在多个国家追缉的过程中也叫响了国际知名度。锡那罗亚集团就是这样一个把贩毒当成“国际贸易”来做的典型。
二、盘踞一隅、经营一城一地或一处贩毒枢纽的地方性集团。由于领导人的年龄和魄力、自身实力和所处位置不同,也有许多贩毒集团选择成为这样的地方性组织。比如阿莱亚诺兄弟建立的家族型黑帮蒂华纳集团。
三、以特种兵和职业杀手为班底、以暴力手段生存的雇佣军式黑帮。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泽塔斯集团,和其他贩毒集团相比,他们行事更加冷血残暴,是整个墨西哥贩毒史上最为恐怖的组织。
上帝太远美国太近
和哥伦比亚不同,墨西哥并不是全球毒品种植、生产的中心地区。但和美国长达2000公里的边境线,为墨西哥向美国走私、分销毒品形成了天然的地理优势。换言之,在这个肮脏的交易里,大部分墨西哥贩毒集团都是作为渠道商崛起和生存。他们掌握和运送大量毒品都只有一个目的:打通边境,进入美国。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毒品消费国,每年毒品消费数量占全球的60%。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大力打击经加勒比抵达迈阿密的贩毒通路,此消彼长,直接导致墨西哥黑帮发展。但事实上,通过美墨边境走私违禁品,早在美国禁酒令时代就已经出现,今天的毒品交易不过是一个世纪前“美国酒鬼南下,墨国酒贩北上”的毒品版,只是更暴利、更专业也更危险。
仅仅从1991到2004年,美国人消费的可卡因就由50%依靠墨西哥供应涨到了90%。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发布的《2015毒品问题调查报告》显示,虽然阿富汗毒品数量的增长几乎影响了全球毒品市场,但是美国消费的毒品依然绝大多数来自墨西哥,这一成熟的毒品走私体系很难被单纯的低价替代。
同时,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军火出口国,虽然贩毒组织依靠毒品批发赚取了大量外汇,但是所需要的轻重武器只有美国军火商能够提供,于是贩毒组织又成了美国稳定的军火客户。墨西哥贩毒集团通过这些交易得到大量资金和军火,实力大幅提升,可以说是墨西哥政府扫毒行动最终演变成战争的直接原因。许多贩毒团伙长期依附于一条由墨至美的贩毒道路甚至一个贩毒枢纽,而为了这样的一条道路或是一个枢纽,贩毒集团之间可以进行长达数年、死伤无数的战争。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美墨达成了“梅里达倡议”,美国3年内投资14亿美元专项资金给墨西哥缉毒。然而目前来看,如果不能真正改善美国的毒品消费状况,14亿美元也只是杯水车薪。新生代贩毒“哈利斯科新一代”的崛起,正是不“开源”式扫毒行动的结果。这方面美墨两国不乏历史教训:抑制海湾集团,锡那罗亚集团兴起;打击锡那罗亚集团,泽塔斯集团出现……
由于需求和供给并没有被真正截断,一代代此消彼长中,毒品犯罪和社会危害并没有得到解决。正如墨西哥前总统迪亚斯所说:“我可怜的墨西哥啊,你离上帝如此之远,离美国却又如此之近……”
民众受害选择私了
常年生活在黑帮暴力威胁下,培养出了墨西哥底层民众食草动物般的本能和对官方的不信任。当遇到人身或财产威胁时,他们更多选择破财免灾、央求与黑帮有关的熟人出面调停或听天由命,很少有人向警方或政府部门寻求帮助。2013年墨西哥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全国58.1%民众担心治安问题,其中数据最高的墨西哥州有90%;而只有9.9%案件受害者选择报案,只有6.2%刑事案件得到立案侦查,3100万名受害者的遭遇最终无人过问。
墨西哥贩毒集团特殊的生态和运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和墨西哥社会达到了一种病态的共生。贩毒集团主要犯罪行为不在本国境内实施,进货和出货一般都在境外。甚至为了能够顺利走私毒品,一些大型贩毒集团还偶尔会出手清理势力范围内其他罪犯。
然而这种和平无疑非常廉价,贩毒行为实质上并不能摆脱暴力犯罪的本质。因此,黑帮势力更替、政府清剿、贩毒集团报复、在警察和军队高压下引起集团分裂、重新划定地盘等行为,都会造成大量火并、械斗和谋杀,直接给当地民众造成人身和财产伤害。
同样也有许多民众将自己身处的危险归结为政府的扫毒行为。事实上,从前总统卡尔德龙的 “扫毒战争”到现总统涅托的“国民宪兵计划”,确实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平民伤亡。但是如果为了不流血冲突而不扫毒,最后建成的只能会是一个腐败、失序、由贩毒集团掌控规则的社会,任何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不会有安全和尊严可言。
本月初,墨西哥北部边境的瓜达卢佩市最后一名警员阿尔达帕遭贩毒集团扫射,身中23枪,当场死亡。他的去世标志着这个城市再也没有人敢于就任公务人员和执法部门,这里变成了黑帮的城市,地下秩序公然站在了阳光之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为悲哀的了。
相关链接
墨主要贩毒集团
锡那罗亚集团
上世纪90年代,瓜达拉哈拉集团首领“教父”加利亚多被捕之后,他的亲属和手下将他的地盘分为蒂华纳和锡那罗亚两个集团。经过多年经营,锡那罗亚集团不止在拉丁美洲建立了从哥伦比亚经中美洲“毒品走廊”、最后由墨西哥走私入美国分销的完整毒品产业链,近年来触手更有伸展到南美洲南端和东南亚的趋势。
蒂华纳集团
在与锡那罗亚同时离开“教父”另起炉灶之后,蒂华纳集团没有选择建立庞大的洲际贩毒网络,而是固守和渗透蒂华纳这个美墨边境重镇及下加州地区,把通往美国圣迭戈的道路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
上世纪90年代初,锡那罗亚集团依仗着自己庞大的势力试图强行夺取这条贩毒通路,与蒂华纳集团开启了长达七八年的帮派战争。大量暗杀、枪战几乎动摇了整个国家的治安,几经波折之后,最终仍然以蒂华纳集团重掌通路悄然结束。
泽塔斯集团
1986年,为了世界杯足球赛安保,墨西哥政府从各个武装力量中抽取精英成立了一支特种部队,接受海外专家专业培训,在军事素养和装备方面均达到当时墨西哥的最高水平。世界杯结束后,这支部队被派往扫毒前线,在打击当时势力最为庞大的海湾集团方面成果卓著。为了避免消耗,海湾集团使用大量金钱腐蚀部队成员,最后一名中尉带着30名手下入伙,成立了泽塔斯集团。
泽塔斯集团不以扩张地盘和增加成员为发展方式,长期保持较少的成员数量,但几乎所有成员都是特种军人或职业杀手出身。泽塔斯集团是整个墨西哥贩毒史上最为恐怖的组织,被媒体称为“匪徒团伙”。2010年在塔毛利帕斯州的一场屠杀中,他们杀掉了72名中南美洲移民;2011年他们在同一个州再举屠刀,这次的死亡数字是193。
(本刊除“论坛”及本报记者署名文章外,均由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