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长城学会调查公布,目前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近三成已经消失身影。为何有的地段如八达岭、居庸关等就能做到基本保护完好呢?拿“经济”来解释,有些长城段落,是作为重点景区开发、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长城“样板”段,那些难以带来经济价值的段落,自然命运截然不同。
何止一个长城。时至今日,文化“好声音”,看上去基本是经济挑出来的。换句话来说,现如今不少文化领域的价值依靠经济坐标来衡量。
随着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文化领域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但我们太习惯于将经济领域的发展经验套用在文化上了,更大的投入,更多的回报,恨不得总结出一个投资回报比的公式,将文化发展也拖入同一条发展快车道。但所谓文化,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文化的一切问题,也无法成为文化领域的核心价值观。文化靠涵养,简单认识文化,急躁发展文化,只会粗暴对待文化,最终为文化所弃。
诚然,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但无数的先例告诉我们,文化金字塔顶端明珠的价值,根本无法用数字来衡量。
只讲“经济”,才是真正的“没文化”。(曹玲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