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也热衷看昆曲了,不少戏曲评论家感到,青春版《牡丹亭》、张军领衔主演的《春江花月夜》等,正在形成“昆曲新美学”的概念雏形。
把戏曲留住,就是留住记忆和文化之根。一种戏曲,是一方人的声音和形象记忆。丰富的戏剧剧种体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包容性。但是,从1959年至2013年,中国传统戏曲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在消亡。
留住戏剧,首先靠传承。人亡戏亡,戏曲传承要师傅带徒弟,传艺、传神、传德。实在没有生命力的剧种,也要利用现代音像工具留下资料,把学习和研究的可能留给后人。其次是创新。大师并不必然就教出大师。那些师承名家但最后脱颖而出风气蔚然者,多是在文化和技艺上兼收并蓄、具有创造力的探索者。由此,一个剧种才能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创新可以对抗流失。比如,《春江花月夜》虽是“新姿容”,但艺未失、神未丢。如果从艺者追求德艺双馨,这种创造性的传承,可以说是昆曲之福。假如每一种剧种都有能奠定新美学样式的传艺人,那旧的名剧可消失,但新的名剧会诞生。人在,则剧种在。
(相关报道见A20版·文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