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本版列表新闻
衡阳规划张家山抗战遗址园~~~
衡阳规划张家山抗战遗址园~~~
衡阳规划张家山抗战遗址园~~~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规划张家山抗战遗址园
揭开那页尘封的历史
易蓉
■ 张家山抗战遗址规划图衡阳城市规划部门供图
  今日位于衡阳胜利山(原张家山)的气象观测站下,尘封着一段痛心的历史——这里掩埋着3000余具第10军烈士遗骨。如今,衡阳将规划建设张家山抗战遗址园,保护殉难英雄遗骨埋葬区,让先烈安息,让后人缅怀。

  焦灼地狱

  这里因当时战斗之惨烈被当地居民称为“焦灼的地狱”。在相关的战史记载中,70多年前的张家山为“红土秃山,崖高约15米,崖边生有结实灌木,是衡阳主要抵抗阵地最前线上最高的一座孤山”。当时,山上以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洞穴掩体只有一座,能容100人左右,日军曾对张家山冲锋进攻,最密集时5天之内多达20余次。

  在第10军迫击炮连连长白天霖撰写的《衡阳保卫战战斗概要》中提到: “6月30日夜,张家山阵地守军与突入之敌混战在一起。我官兵以手摸抚,穿棉布衣者是自己人,穿光滑咔叽布军衣者为敌人,发现敌人即以刺刀刺杀。枪支碰撞声,被刺惨叫声,时起时寂。在张家山阵地,伏尸没胫,敌我双方均在尸体纵横中你来我往地拉锯,常被地面之死伤者绊倒。”对张家山的反复争夺,一直持续了20余天,日军在这里损失了两个联队,其中133联队3000人,“生存者只有250人”。

  三千忠骸

  经过这场保卫战,衡阳城满目疮痍,尸体横陈。日军占领衡阳后,清扫战场时凡日军尸体集中埋葬于城西南郊,第10军烈士忠骸虽有当时第10军战俘和城中居民搜寻掩埋,却仍有大量遗骸被弃于荒野。直到1946年2月,第10军师长葛先才率领将士回到衡阳,出钱与老百姓一同搜寻遇难战士遗骸。年近8旬的老人王芳德仍然记得当时的情形——当时仅13岁的他常常与伙伴到离家不到半里路的张家山玩耍,他的堂兄就靠捡拾骸骨挣了些钱。

  葛先才在《衡阳搜瘗忠骸记》中写道:“现在回想那一段搜寻忠骸的日子,我们差不多每天都是一边流泪一边工作。这‘古战场’并不‘古’;不过一年半之前,这些‘古人’都是生龙活虎般的战斗伙伴。如今嘛!这‘古’战场已经荒草没头,锈损的枪支、弹壳、炮弹炸弹破片……遍地皆是;惨白色的骸骨东一堆西一堆,横七竖八,零乱的、随意的,似乎被人不屑一顾地弃置在那里;而草长得最高最茂盛的地方,也必是骸骨最多的地方!”

  那场搜寻持续了4个多月,搜集到了3000余具忠骨,堆放在张家山山顶,场面之悲壮,在场战士百姓忍不住落泪。据当年居住在张家山附近的老居民回忆,那时候烈士公墓被大家称为白骨塔、万人坑,墓冢约五六米高,圆顶,砌了围子。葛先才将这三千余具忠骸的合葬于昔日战场,在墓冢前竖立石碑并题“陆军第十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

  规划重建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市的发展,张家山的将士墓逐渐在城市建设中渐渐被遗忘、淹没,昔日墓冢之上建起了气象站和学校,这段痛心历史似乎随风而去,已经丝毫看不出昔日痕迹。然而,在抗战纪念70周年之际,规划修复张家山遗址的消息传来,近日衡阳市出台修复衡阳抗战纪念城张家山抗战遗址规划。

  根据衡阳市城乡规划局的规划图,衡阳抗战纪念城张家山抗战遗址园将西起皂塘路、东至胜利街、北起胡角路、南至石坳路,总用地6.77公顷。这一范围的确定,坚持了衡阳保卫战殉难英雄遗骨埋葬区域完整性的原则,恢复山形。由于地处老城中心,这里已被许多单位割据,叠台堆土,山形被破坏殆尽,规划利用现胜利山山形,恢复原有自然山体,尽量保持原生态。此外,规划以保护该用地不再被破坏为重要原则,整个规划设计只在局部区域进行挖掘建设,大部分用地范围内均种植四季长春的植物,从入口广场到无名英雄纪事墙,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中轴线,营造庄严而又肃静的遗址纪念园。

  据规划部门相关人员介绍,纪念园以衡阳抗战的历史为依托,采用“叙事空间”的设计手法,遵循道法自然、依山就势的原则,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入口广场、警钟亭、陈列室、群英雕塑、纪念墙等,突显的庄严与肃穆。“叙事空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陈列室段空间布局体现——入口广场进深37米,讲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主轴步行道宽度为19米,共设置47级台阶,台阶的高度逐步提升,讲述保卫战历经47日,道出其中的步步艰辛等等。第二部分从陈列室至制高点的纪事墙段。该段高程差为10.8米,寓意为1949年10月8日衡阳全境解放,体现全国人民走向胜利、追求和平的斗志。义英台坐落在山峰峰顶,群英雕像栩栩如生地展示我军义士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气概,周边设有英雄纪念墙,用歌赋、浮雕的形式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

  实际上,近年衡阳曾有许多关于恢复张家山抗战烈士墓的呼吁,因此规划消息传出后迎来一片叫好。据了解,总用地6.77公顷的这一方案是多个规划方案中面积最大的,其中涉及的拆迁量也最大,建设成本也最高。但正因其艰难,方显勇毅。恢复烈士墓将是后人对英雄的崇敬,让先烈安息,让爱国精神传承。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②德国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聚焦/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专版
喋血孤城47天 一直打到弹尽粮绝
揭开那页尘封的历史
当年的抗战老兵如今过得怎么样?
新民晚报一寸山河一寸血·衡阳保卫战A08揭开那页尘封的历史 2015-08-17 2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