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万里喜事多,宽容坦荡观风烟” 这是梓木根艺《笑佛》的生动写照,它是我十年前,在九星市场“汇典艺术品展示厅”请来的。梓木是历代用材最广的材质,古人《埤雅》曾有记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认识到梓木材质好,用途广,居百木之首。
这尊出自根艺大师刘小平工作室的根艺弥勒作品,高70厘米,长56厘米,宽43厘米。整件根艺展现的为一个拱手作揖姿态的笑佛。动刀面极少,除了脸部外,其余部位均为天然原生态。作者善于利用根的枝、窟窿、节疤、纹理和色泽等各种自然形态。凭借睿智的眼光,高超的雕刻功力,生动地刻画了笑佛抱手作揖的潇洒神态,以及佛袍、佛袖飘逸自如的精彩动态。笑脸垂耳大肚,以根艺的形式展现了人见人爱团团圆圆的弥勒佛形象。
展示厅里的所有作品,都传递、渗透了刘氏根艺的创作理念:除了脸部外,其余部位淡化了具体形象,不求惟妙惟肖的逼真形象,不去刻意雕琢,而是随形就势,只求稍具轮廓即可;人的精、气、神,都是由脸部以及脸部的眼睛、嘴巴表现出来的,为此着力予以描写刻画,馆内许多人物根艺如:老子、达摩、弥勒、观音、济公、钟馗和寿星等为题材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只突出头部、脸部五官,尤其是眼睛和嘴巴部位。雕琢简洁而传神,朴实而凝重。每件作品都经精心揣摩,认真构思,力求达到浑凝匀称自然,古朴不失天然,雅趣又显拙稚,依囿原始形状顺势造形,在“天趣”之间寻找一种审美的艺术张力;每件作品都是无法重现、无可复制、极具神韵的艺术品,充分张显了海派根艺的精髓和根本特点。
嘻嘻哈哈肚大量大的弥勒佛,广为民间喜爱,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的一副对联写得好:“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海派根艺的根本精神,就如同弥勒笑佛一样——“兼容包涵、海纳百川”。刘小平凭着对根雕艺术的痴情追求,锲而不舍、博采众长从事根雕艺术二十余年,现成为中国根石艺术大师、十佳民间艺人和扁雕艺术创始人。其作品五十余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展中获金、银大奖,部分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中国木雕艺术馆、台湾中台禅寺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馆等艺术博物馆收藏。
(图片摄影:张静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