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王兄金声初见到罗振玉的一件墨宝:人之学者,犹渴而饮河海也,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亭林引傅子语。松翁罗振玉。
罗振玉是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罗振玉是一位典型的收藏大家,他善识文物,喜研文史。从殷墟甲骨、汉晋木简、墓志铭文,到宫中所藏历代图书、历史档案,乃至珍宝、钱币等,他都有系统的研究,并撰写了许多学术价值颇高的专著。
据有关资料记载罗振玉收藏的书画、青铜器、古籍、简牍、明器、清宫档案等,称山海之富。藏品曾编成《三代吉金文存》《明吴门四君子法书》《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等。抢救内阁大库明清档案及文渊阁藏书,贡献巨大。1922年购原历史博物馆卖出旧书9000袋15万斤大内文书,建“库书楼”以藏。
自古文人善书法,罗振玉不仅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更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他的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最具看点:其中并没有放纵恣肆的痕迹,有的只是老成持重、法度谨严、一笔不苟又充满书卷气息。
罗振玉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但正如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所言:“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文化史上所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
“人之学者,犹渴而饮河海也”,罗振玉的一生,以安阳甲骨、敦煌简牍、唐宋典籍文书等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令世人惊奇的卓越成果。罗振玉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界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罗振玉还以他的博学,先后培养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济、关百益、孙宝田及他的儿子罗福葆、罗福颐等人。另外他对校勘学、目录学、姓氏学、宗教学等等,也多有建树并著述留传后世。
“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罗振玉在他70多年的历程中,著作达一百几十种,刊印书籍五百种以上,对于我国古代重要文献之流传与研究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