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比大多数犹太人更懂犹太史
潘 真
  潘 真

  现居北京的何宁,遥念旅美的日子,怎样因缘际会,开始犹太人题材的艺术创作——

  那时候,他住在洛杉矶伯班克,往北不远就是犹太人社区。1997年初,《犹太人新闻报》总编辑布雷泽找上门,请他画100幅犹太人的素描肖像。一个月后,又请他画以色列首任总统韦茨曼、现代以色列国父赫泽尔。当作品出手时,围观者兴奋得叫起来:“嘿嘿嘿,这个中国人比我们80%犹太人更懂犹太史!”于是,更大的委约作品接踵而至——大型画作《1897年 瑞士巴塞尔:赫泽尔在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上致辞》和《1948年 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庄严宣布以色列建国》面世,中国艺术家何宁轰动了犹太社团。

  美国犹太电视节目制作了30分钟的专题片,介绍这位独特的中国艺术家。节目播出后,何宁收到许多犹太观众的感谢电话。最难忘的电话,来自一个“上海犹太人”的苍老声音:“阿拉上海人!” 

  何宁和布雷泽一起报名参加2002年初“上海犹太人”组织“黄包车协会”(网站)的重聚联谊,打算去收集相关史料。报名几天后,却被告知活动取消了,因为“报名人数只有五六个,太少了”。他意识到,这批被称作“上海犹太人”的历史见证者正越来越快地凋零,这段历史总有一天会被遗忘。他决定以长篇小说,留住这段历史。200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他的长篇小说《米拉尼的小提琴》。三个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小提琴家之间的爱恨情仇,打动了好莱坞著名电影制片人布兰科·洛斯蒂格。

  积攒了如许之多犹太史知识的何宁,2002年10月底应虹口外办之邀,参观当年犹太人生活过的街区。他想:上海应该做一堵墙,刻上所有在此避难的犹太人的名字。2005年8月,上海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暨犹太难民在上海学术研讨会”之际,他应邀策划重修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从无到有,直到今天,凝聚了何宁多少心血!他讲起这里的一切,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图片展、双屏幕视频的音乐、上海名单墙、犹太诗歌……无不情深意切。

  上海名单墙,是何宁的十年一梦。从2002年10月底对当时的虹口区领导提起,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委托他起草上海犹太难民纪念墙的策划设计方案,区长都换了三任。2014年4月,终于等到了实质性启动。

  为镌刻13732名“上海犹太人”姓名的这面墙,何宁设计创作了起首及尾饰的浮雕素描稿:起首,用《圣经》中以色列人由摩西带领出埃及、渡过红海、走向新生的立意,象征犹太难民逃出纳粹的欧洲、漂洋过海来到上海,得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借用“six of six million”(六百万中的六个),将上海的拯救和欧洲的大屠杀联系起来(二战中,希特勒纳粹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尾饰,托拉经卷匣子上的护盾图样,暗示犹太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特点,叠加以上海白玉兰花……

  2014年秋天,上海名单墙在全世界面前亮相。一切圆满!

  十日谈

  犹太难民与上海

  《营造“拯救与温暖”》,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村上春树的局限性
母亲
言为心声
和顺古镇
“木头”李梓
比大多数犹太人更懂犹太史
温柔和高歌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比大多数犹太人更懂犹太史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