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柔和高歌
任哥舒
  任哥舒

  四十年前,母校大楼西头的音乐室,是我们又爱又“恨”的一个很有奇趣的地方。

  这个教室比普通的教室短一些,好像是要告诉大家这里比上普通的语文课、数学课要简单一些似的,所以我们坐进这个教室时就变得随意一些起来,心不在焉一些起来。可是殊不知,这里有中小学校园里必不可少的一门课——音乐。学校在师资力量配备上也是有重要投入的: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老师——卢惠卿老师,在学生们每回排队走进来时,她总已经端坐锃亮的钢琴前,温柔地望过来。

  卢老师根据课堂实际独创的《师生互相问候歌》简单而明快,她弹起“哆来咪法嗦”一串音符,同时顺着这音符让我们跟她唱和:“小朋友们好!卢老师好!”最后她再弹响两个悦耳的音符,“叮咚!”音乐,让我们快乐,但是音乐也让从未受过相关训练的男孩女孩们不知所措,不好意思发出歌声来,直至紧张得冒冷汗,甚至流泪,感觉自己是出了丑。所以说这音乐课让大家又爱又“恨”。

  好几年之后,我们都是高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后班里一群二十多个男生走在母校外的定西路上突然齐声唱起《师生互相问候歌》,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响,一个同学领唱:“小朋友们好!”其他人大声合唱:“卢老师好!”不仅越唱越响,而且越来越疯狂,把走在附近的女生们都吓坏了。其实同学们就是因为在以前的音乐课上都觉得自己很紧张很压抑,此刻终于能放声高歌了,心中非常开心,因此才闹成这样。记得卢老师在那首《师生互相问候歌》最后总会弹响的两个轻巧的音符“叮咚”,被我们唱成重重的“轻松”两字,且是极其夸张、极端疯狂的“轻松!”让所有的行人都侧目而视。

  从我们小学一年级踏入校园的这一天起,直到读完中学离校,卢老师的音乐始终陪伴着我们,我们的学习生活常有悦耳的旋律相伴,绝大部分同学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能或多或少地带着飞扬的姿态踏上新的人生征途,这也就是一所好学校能够给予自己学生的一份珍贵的营养。

  感谢那个小小的音乐室,感谢曾经尽心尽力传授音乐这样一门人生不可或缺的课程的卢惠卿老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村上春树的局限性
母亲
言为心声
和顺古镇
“木头”李梓
比大多数犹太人更懂犹太史
温柔和高歌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温柔和高歌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