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上海马路上跑着的汽车尾部突然变得干净了,干净得让人竟然有点不适应?
工作日的下午,马路上一派争先恐后、见空就钻的纷乱景象。一辆小面包车猛然变道挤到了正前方,给我看它脏兮兮却贴得花里胡哨的后窗及车尾:最上层,一边是红红的小国旗图案,写着“中华崛起”;一边是印得模糊的地图,配合着一句“钓鱼岛是中国的”。底下,东一块西一块,大大小小,贴满了所有开车者都不陌生的各种“名言”:“越催越慢,再催熄火”“你急,有本事你飞过去”“上坡会倒滑,起步爱熄火,受惊会急刹”……甚至还有与道路无关的“有钱做男人,无钱做人难”等“金句”。
曾几何时,这样的话与字样,遍布了诸多汽车的后部。前几年上路,每逢拥堵缓行,几乎总要读到前一辆车屁股上的各种“拉风”“幽默”秀。
这里的“幽默”要打引号,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原本意在秀出个性、创意,代表一个社会流行的汽车文化的车贴内容,不仅都高度雷同,少有优美、清新,而且很多都更像是挑衅、刺激、警告他人,而不是让人让己心平气和、自我约束的礼貌表达。
比如新手上路,车技不佳,不挂实习牌,不说“新手驾驶,请多包涵”,却嚷嚷“新手上路,龟速行驶。别嘀嘀,越嘀越慢”“马路新秀。急刹天后!”“脚底3个板板,哪个刹车?”……小排量车不服不忿地警告对方:“我慢,我排量小!你快,你飞过去!”高大威猛的汽车就贴:“老虎的屁股碰不得”“我爸是李刚”;在路上随意变道、横冲直撞的车主,背上爱写“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我先走,你断后!”“大修没钱,欢迎追尾”,分明一副无理无赖的蛮横嘴脸;标着“BABY IN CAR”的,可能车内既无婴儿椅也无幼儿用品,驾驶腔势并无半点小心与平稳,随意乱喊“狼来了”,却没人为扯谎而羞耻;更为张扬、无理的,是在拥堵中,心急如焚的你放进了一辆插队车,它却趾高气扬地用屁股炫示它的“人生信条”:“走自己的路,让你们无路可走!”怎能不叫人心头无名火起?
“金句”虽是商业制作,贴在车屁股上,表达的却是每个人的情绪心理,传递的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普遍心态。
还没有社会或心理学家来为我们解读,为什么这样的“车尾时尚”,居然就这样消退了,走得迅速,一如来时的汹涌和无厘头。前一阵的新流行,是将车尾标志添上几笔,变成可爱天使或是卡通小动物们;如今更多的,则是悄悄洗去车贴,还一个干净清爽的原样屁股——虽然路上插队抢行、随意抛物、为了一己便利宁可堵了整条车道或路口的行为依然凶猛,但这样的风尚之变,显然很值得留意,因为,它必然承载和透露着社会大众心态的悄然转换。
由此而想到,今天满世界游走的中国人,时不时留下的种种让人丢脸堵心的粗俗陋习和暴富而无礼印象,固然需要强化宣传与教育引导,却也不必太过焦虑与妄自菲薄。一风之变,一习之化,有周期定数,人的成长,也许比你想象的更快。